为做好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2月18日上午,医院在科教楼707会议室组织召开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心专题工作会议。医院党政班子、院长助理、党委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与临床科室负责人、骨干共计30余人参会,会议由韩苏夏副院长主持。

首先,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心的主管副院长韩建峰分别从中心现状和问题、对标分析、中心建设规划、2025年重点任务5个部分进行汇报。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董亚琳进行补充汇报,并提出中心发展中的挑战。
随后,与会人员行深入讨论。临床科室分别就科室中西医协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想法建议进行发言。皮肤科主任郑焱提到,科室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加强与外地优秀医院的科研合作;中医科主任孙连庆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到各科室,并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科研突破;胸外科主任张广健提出整合全院资源,推进中西医结合研究,并建议优化门诊会诊流程和收费标准,提升患者就诊效率;肿瘤内科主任姚煜和科室骨干提到肿瘤内科积极开展中西医协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希望优化中医科激励机制,提升中医诊疗收入。
随后,院领导班子成员也依次发表对中西医协同工作的思考和意见。院长助理马欣强调通过MDT模式推进协同诊疗,并推动中西医结合的成果转化,特别是制剂和装备领域的创新合作;院长助理王铮提出在薪酬待遇、制剂研发等方面倾斜政策,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应用;院长助理吴岳强调设定明确目标和考核机制,推动科研突破和跨学科合作,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的科研资金申请与成果转化方面;院长助理盖晓红则建议完善中西医协同的管理机制,聚焦重大疑难疾病的攻关,并加强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
副院长张谞丰提出中医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强调学科实力提升的重要性,要将政策支持与学科发展相结合,探索中医在功能性疾病等领域的优势,从而推动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副院长李磊强调通过现代科技深入解析中医药作用机制,并与多个医学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应用,特别是在男科、辅助生殖等领域。他还提到加强院内制剂研发,以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韩菊指出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心需要明确目标和方向,建议持续征集新的项目并拓展创新领域。同时,她还指出应整合陕西省内中医资源,推动中医药科学化与交叉学科研究,特别是结合交大工科优势,推动中医走向世界。
副院长王亚峰则提出了加速硕士点恢复的必要性,强调应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项目,特别是在化疗并发症的中医治疗上,并通过院内外的协同合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并再次强调了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副院长韩苏夏强调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心需明确自身特色,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议找准医院自身优势,与国内中医医院联合共建,同时提出将现有自配药转化为院内制剂或健字号产品,提升医院特色和经济效益。
会议最后,党委书记马辛格总结发言,他表示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中西医结合与协同创新,而非单纯建设中医科;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中西医跨学科合作,推进多学科诊疗模式,推动中西医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对标如中日友好医院等在中西医协同工作中有代表性的医院,借鉴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经验与模式;同时要努力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平台,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和管理机制,推动中心在中西医协同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创新引领,聚质赋能。此次会议为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心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西医协同不仅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挑战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新时代医疗卫生体系高效运作、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抓手。各科室和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为医院今后在中西医协同工作中的突破性进展提供宝贵的指导。我院将继续深化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为患者提供更加综合和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