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2025年2月20日上午,我院召开人才培养中心建设专题推进会,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医学部主任颜虹,校党委常委、医学部党工委书记陈腾,医学部原党委书记、一附院原院长李旭,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雷利利,校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刘莹,医学部副主任、人力资源处处长张峰,人才培养处副处长王渊,我院领导班子成员、学科主任及专家、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出席会议。韩苏夏副院长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李小鹏副院长围绕卓越医学中心人才培养现状、政策支持及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建设规划进行了汇报。李磊副院长对标国际顶尖和国内一流院校的人才现状,深入分析了我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对未来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提出了设想和架构。


随后,与会领导和专家就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颜虹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学科交叉和整合课程是未来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他建议教材编写应融入人工智能相关内容,探索医工学专业本硕博一贯式培养模式。同时,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人才需要滋养,通过有组织、系统性的举措,营造支持包容的人才环境。

陈腾书记表示,应确保每项政策落实到底,遴选“种子选手”精准培养,同时争取更多招生指标,优先保障优秀团队的用人需求。

李旭教授强调,要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人才生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他认为,医工交叉的突破点在于在应用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应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医疗优先、科研攻关,临床与研究人才紧密结合,同时注重临床医生培养基地建设。

雷利利副主任指出,应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引育主体作用,快速提升人才数量;同时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交叉人才作用、充分挖掘优秀人才精准培育,医教研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刘莹主任建议,做好人才蓄水池建设,人才培养窗口前移,为未来的人才需求做好准备。张峰副主任指出,对国家级人才的培育应注重“团队带、学科推、医院助”,同时主动出击、精准引进具有医学背景的人才,持续建好专职科研人才队伍。此外,王渊副处长、我院教学督导专家马清涌教授以及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也分别就临床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马辛格书记指出,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全面谋划、协同联动,将教育、人才、科技一体化考虑,充分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二是要对标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基本要求抓重点抓关键,结合国家医学中心三大特征,解放思想,主动出击,深化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结合辐射“一带一路”要求,整合全院全校力量,充分合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探索与国外开展学生联合培养的路径,提高留学生培养数量和质量。三是要联动医疗方面,主动承担起人才进修中心的建设任务,承载人才培训中心的功能。四是要瞄准国之重器的定位,定好目标、提早谋划、重点推进落实,每年争取实现国家级大人才突破;同时重点强化师资队伍、科研队伍建设。五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层层深入重点抓落实,形成人才、学科和合作伙伴的支持系统,充分发动和利用学科和学校资源。六是要深入剖析医院的发展战略、学科建设需求,精准定位人才需求,创新培养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培养重点人才苗子,在人才生态建设方面凝聚统一的价值观。

吕毅院长对会议进行总结 。他强调,人才培养中心平台建设工作要具象化,明确任务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负责人。要鼓励先试先行,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切实提升临床教育教学质量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畅通各种激励渠道, 助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 。

会议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国家医学中心是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是提升我国整体卫生健康水平、深度参与国际医学竞争的新载体。人才培养中心作为其七大中心建设之一,必须从战略上高度谋划,精准施策,围绕影响人民健康的长期性、全局性医学问题,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医学技术问题,引培一批具有国际引领水平的医学领军人才,打造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高级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及输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