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2023长安体外生命支持论坛在西安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3-11-08   文章来源:心血管外科    作者:刘菲   责任编辑:刘会婷   (点击:)

2023年11月4日,由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主办,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心血管外科专委会、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和西安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协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CMO中心和心血管外科的共同承办《长安体外生命支持论坛》在陕西西安隆重召开。中国体外循环学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生命支持主任李欣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分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罗哲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CU病区主任张静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与辅助外科行政副主任吴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术后恢复中心副主任杜鹃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院副院长闫炀教授,心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郑建杰教授以及来自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汉中3201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专家、同仁等200余名代表莅临现场参会。

本次大会由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李勇新教授主持。他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各位专家、教授及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进行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心血管外科专委会体外生命支持支持分会工作总结,他介绍到: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作为重症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应用不仅仅是对传统治疗方法的补充,更是对生命的一次次挑战与重生。最新资料显示,2022年,全国共完成ECMO 13491例,其中陕西24家ECMO中心共完成445例。西安交大一附院作为西北地区ECMO技术的领头羊单位,2022年共完成115例,总脱机率60%,生存率达50%以上。近两年,科室在深耕ECMO技术的同时,探索求新,大力开展终末期心衰的外科治疗。据统计,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2023年1-9月共完成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30例,心脏移植手术39例。人工心植入数量居全国第二,心脏移植数量全国并列第三。

IMG_256

接下来学术交流正式开始,大会分为主会场与护理分会场,通过专题讲座、病例分享等形式,全面展示体外生命支持临床应用前沿进展和技术热点。

学术论坛第一场:由闫炀教授、石秦东教授主持

第一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董念国教授《短中期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IMG_256

董念国教授通过对多例案例详细分享了如何选择短中期机械辅助和长期机械辅助、如何选择ECMO or ExtraVAD、如何评估右心功能、如何实现全微创化ExtraVAD、如何优化ExtraVAD插管模式以及短中期心室辅助装置的意义及愿景。他指出未来希望全体专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医疗卫生工作的各项指示精神,以“四个面向”作为总目标,为推动国家体外生命支持事业快速发展、不断造福患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李欣教授《ECMO与心源性休克》

李欣教授讲到,ECMO辅助成为此类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患者有效的生命支持手段之一。建立一个高质量的ECMO团队,掌握好其适应证、使用时机,并积极防治ECMO的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很大帮助。

第三节:广东省人民医院 吴敏教授《心脏移植围术期及术后免疫监控网络的临床应用》

IMG_256

吴敏教授指出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心脏移植术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详细讲解了通过心脏移植围术期个体化免疫应答监测、移植后出现DSA的治疗等,并结合临床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第四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罗哲教授《心源性休克和IABP》

IMG_256

罗哲教授从心源性休克SCAI分级、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强心药物的“双面刃”、回归病理生理和机制、IABP-SHOCKⅡ的反思、非心梗性心源性休克、IABP对心功能的影响、IABP与药物的比较、潜在IABP治疗人群等多方面进行分享,他指出不同病因心源性休克治疗中,IABP的作用机制是有差异的,密切的评估是基石、期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产出。

第五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勇新教授《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李勇新教授通过对心脏移植术、左室辅助装置的工作原理、手术步骤、心脏移植与LVAD选择等方面进行分享,他指出心力衰竭是全世界医疗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现阶段外科治疗的心衰患者还侧重于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仍无法缓解症状的少数患者,因此未来外科治疗发展空间巨大。

IMG_256IMG_256IMG_256

学术论坛第二场:由郑小璞教授、任洁教授主持

IMG_256

第一节: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 张静教授《院外ECMO急救》

IMG_256

张静教授提出随着ECMO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场景也延伸到院前急救和院间转运。为了满足各类紧急救治、医院间转运的需要,做好院外ECMO急救至关重要。张教授详细讲解了院外急救的12大措施,她精彩的讲解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第二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杜鹃教授《LVAD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和防治》

IMG_256

心律失常是LVAD植入术后近远期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存在心律失常(VAs及房颤)与术后心律失常发作呈显著性相关,对这部分患者围术期应严密监测,减少LVAD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是术后早期发作的防治仍至关重要。

学术论坛第三场:由王昌育教授、姚晓伟教授、董恩霞教授、郭浩教授主持

IMG_256

第一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卢群教授《终末期心衰的治疗》

5ea87954a1351dee29e12c002124416

卢群教授指出:终末期心衰患者经最优的药物和器械治疗后,应考虑长期MCS作为心脏移植的桥接,以改善症状,降低HF住院和过早死亡的风险;不符合心脏移植或其他手术选择的条件,且无严重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考虑长期MCS,以降低死亡风险和改善症状。

第二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涛教授《2022英国多学会联合指南:心脏导管内心脏骤停的管理指南解读》

IMG_256

陈涛教授讲到:近年来,心导管内进行各种复杂的操作数量大大增加,从术前评估、识别高危病人、高危手术,充分做好围术期准备等方面,对心脏导管室内侵入性操作时出现的心脏骤停管理多学科联合指南进行详细讲解。

第三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何欣教授《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IMG_256

何欣教授通过案例指出心室辅助技术的临床应用,应聚焦于长期植入心室辅助装置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及并发症管理评估。

第四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宋艳教授《经食管超声在LVAD术中的应用》

IMG_256

宋艳教授指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血管成像工具。对于LVAD植入患者,TEE均能较经胸超声心动图提供额外的、更准确的信息。目前,TEE已成为心外科医师的“得力助手”。

第五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郭锋伟教授《V-A ECMO差异性缺氧的机制与处理》

IMG_256

郭锋伟教授指出差异性缺氧是股-股V-A ECMO循环辅助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充分了解差异性缺氧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对于患者治疗至关重要。临床医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有效的处理策略才能快速改善患者氧合状态,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学术论坛第四场:由郑建杰教授、陈永胜教授、段颖教授、李超民教授主持

IMG_256

第一节: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于彬教授《严重创伤患者早期ECMO治疗的临床体会》

IMG_256

于彬教授从一个病例入手,指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ECMO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能为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ECMO的管理需要从血液系统、ECMO监测、程序化管理、早期康复等多方面进行。

第二节:西安大兴医院 刘敏龙教授《清醒ECMO+康复在一例脱机困难COPD患者应用体会》

IMG_256

医学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刘敏龙教授通过对一例脱机困难COPD患者进行清醒ECMO及围术期康复方案进行分享,让大家思考如何更好的使用ECMO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三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雪教授《左功成身退,权衡之艺术—VA ECMO的撤机策略》

IMG_256

ECMO撤机是医疗临床难题之一,王雪教授通过分享不同方式ECMO的撤机策略,梳理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成功撤机和不良撤机结局的预测因素。

第四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曹先通教授《V-A ECMO期间的营养治疗策略》

IMG_256

曹先通教授指出需ECMO支持的危重症患者易出现分解代谢增加、负氮平衡、胰岛素抵抗及营养输送不足,发生获得性营养不良风险增高。因此,准确评估ECMO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把握营养物质介入的方式和时机,是优化ECMO管理的关键环节。

护理分会场于当日下午举行,由心外科王娟护士长主持,护理部黎巧玲教授、心外科师桃教授致开幕辞。

IMG_256

IMG_256

IMG_256IMG_256

黎巧玲教授指出随着心血管外科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心外科护理团队奋力拼搏、不断进取,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及院级奖项;师桃教授对心外科护理团队的付出表示肯定,她指出心外科护理团队是一支技术过硬、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年轻护理队伍。

护理专场第一场:由辛爱利教授、李娟利教授主持

IMG_256

第一节:河南省人民医院 陶琳教授《ECMO转运患者的护理管理》

IMG_256

陶琳教授指出建立标准化ECMO的转运模式至关重要,促使转运各环节有序、高效运行,且医护人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有效沟通,严密监护及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是关键。

第二节:河南省胸科医院 蓝云霞教授《LVAD植入患者围术期管理策略》

IMG_256

蓝云霞教授通过精彩的讲解,为大家分享了LVAD患者围术期精细化管理、康复训练、院外培训护理、专科护士培养、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管理策略,令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第三节:陕西省人民医院 卢晓娥教授《ECMO遇见CRRT》

IMG_256

ECMO联合CRRT的主要技术难点是连接方式的选择、抗凝药物调整和管路相关并发症的监测与处理。卢晓娥教授通过讲解如何解决ECMO联合CRRT治疗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以指导降低体外循环风险和患者病死率。

第四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王利教授《皮肤微环境对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IMG_256

王利教授详细介绍了微环境的主要参数,以及微环境与 PI之间的已知关系。此外,还将介绍能够改善微环境的干预措施。讨论将包括支撑面对微环境的影响和微环境的管理如何能帮助我们避免 PI的发生。

护理专场第二场:由陶琳教授、蓝云霞教授主持

IMG_256

第一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娟教授《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管理》

IMG_256

王娟教授指出: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衰患者治疗的最佳选择,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生存率,应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医疗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的不断探索,有望预防/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助力“心希望”。

第二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小红教授《LVAD植入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管理》

IMG_256

杨小红教授通过对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运动康复多学科管理团队、运动康复时间及频率、运动康复过程及护理要点进行阐述,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第三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晓云教授《用心换心——1例心脏移植患者护理案例分享》

IMG_256

刘晓云教授通过分享一例危重患者行“心脏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案例,提出心脏移植患者治疗护理是艰难又复杂的,需要从小细节到大方案精心策划、用心实施,成功就不会太远;同时护理思维需要发散,也需要简化,抓住核心是关键。

第四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娟教授《带心重启、重获新生——1例微创不停跳人工心脏植入患者护理体会》

IMG_256

李娟教授分享了1例微创不停跳人工心脏植入患者护理体会,让大家深刻体会到LAVD植入后对容量管理、右心功能的监测、血压管理及仪器管理有具体的要求。护理LVAD植入患者应以目标为导向,同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帮助患者达到个性化的最佳状态。此外,LVAD设备对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也是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延续性护理,值得我们深思。

成就彪炳史册、使命昭示未来!至此,本届长安体外生命支持论坛学术分享圆满落幕,体外生命支持是国际急救医学领域里最有代表性的新技术之一。本届长安体外生命支持论坛的的成功举办促进了陕西省心脏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本地医疗团队体外生命支持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加强了各专业医护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论坛的区域影响力。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体外生命支持学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