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至4月1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脑卒中防治随访管理培训班(第六期)”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
本次培训省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吉训明,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韩建峰,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院长、陕西卒中专科联盟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屈秋民,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办公室主任、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高毅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常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洁琼、陕西卒中专科联盟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内科辖区总护士长屈彦等卒中领域专家学者应邀参加本次培训授课并做重要讲话。
本次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充分发挥线上直播平台的优势,有组织的面向西北五省及内蒙古相关学员群开展直播预告宣传,培训直播累计观看量7297人,单场观看量最高人数2013人,总点赞量11.9万次,有效扩大了培训内容的惠及范围,加强了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工作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开幕式致辞

韩建峰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脑卒中严重威胁国民健康,高原卒中更为严峻。脑心健康管理在卒中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施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管理,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全病程管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与卒中防治效果。希望此次培训能提升学员卒中防治全流程管理和科研能力,构建起闭环卒中防控网络,推动卒中防控工作取得新进展。

屈秋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对西北五省与内蒙古地区及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的支持。他指出全国高原地区卒中中心建设成果显著,但西北地区仍是薄弱环节,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要积极承担起高原卒中防治的责任,希望通过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让其在卒中防治中起关键作用,为推进高原卒中中心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洁琼在致辞时称:此次培训紧密围绕脑卒中防治随访管理展开,核心目标在于全面提升脑心健康管理师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力求把脑心健康管理工作做到更加精细、精准。希望大家能够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关爱卒中患者群体。

随着“脑卒中防治随访管理培训班(第六期)”的正式启动,一场为期三天的专业培训已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陕西卒中专科联盟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屈彦主持。
培训课程

吉训明院士线上讲授“脑卒中防治与百万减残工程工作进展”,展示2024年在脑卒中防治领域显著成果。他围绕中国百万减残工程的实施情况与成效,从九个方面展开介绍了减残工程的建设成果,详细描述了卒中中心建设、基层建设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成效。同时,结合国内外数据对比指出工作不足,明确未来将优化医疗服务、加强培训与合作,推进基层卒中防控建设。脑心健康管理师要立足岗位,助力实现降低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的目标,推动“健康中国2030”实现。

韩建峰教授进行“陕西省百万减残工作经验分享”,阐述陕西省在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政策引领力量推动下,实现地市卒中专科联盟100%覆盖的成功经验。同时以卒中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专科联盟全域覆盖为支点,通过卒中适宜技术培训和中风识别行动提高区域内脑卒中防治水平。他强调陕西省将高原地区卒中防治纳入百万减残工作中,通过牵头组建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搭建高原地区卒中科研、教育协作平台,并融合全周期脑心健康管理模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卒中防控“陕西方案”。该实践不仅实现省内卒中救治效率的有效提升,更为全国脑卒中防治体系创新提供了实践范例,探索出可复制的区域性卒中防控模式。

屈秋民教授围绕着“2023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进行了针对性的解读,重点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急诊评估及诊断和急诊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两方面开展。在急诊评估及诊断方面,通过“卒中AIS评估”来判断病情,借助“中风120”或“BE FAST”识别卒中症状体征,特定情况需多模态评估。治疗方面,分为静脉溶栓、桥接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他强调,快速恢复血流是急性脑梗死的关键所在,卒中中心应快速识别、规范治疗患者。在这一过程中,脑心健康管理师承担着重要作用,能够让患者及时被救治,提升急性脑梗死救治效果,推动卒中防治工作全面提升。

高毅军秘书长解读“高原地区卒中中心建设指引评价参考标准”时强调,高原地区卒中中心建设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高原特点的标准。通过高原地区卒中中心标准化建设,构建区域协作、上下转诊及社区康复体系,综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健康管理水平。各级医疗机构需设立专岗或专人负责脑心健康管理,促进医护协作,利用数据平台和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分析。高毅军秘书长表示高原地区的健康管理师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升专业能力,助力高原健康管理事业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常红分享“基于人群差异性的个体化脑卒中健康教育实践”,强调卒中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及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总护士长李冬梅分享“长海脑心健康管理团队建设与实践”,强调脑心健康管理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有效策略,而一体化、标准化的防治模式是推动脑心健康管理同质化发展的基础。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脑卒中防治中心办公室健康管理组组长戚璐分享“以脑心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脑卒中患者全病程管理”,强调脑心健康管理师在卒中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于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办公室主任高瑞江分享“脑心健康管理师工作实践”,强调脑心健康管理的目的及意义,介绍相关工作如何开展。


在聚焦脑心健康管理领域的人才培养路径、职业规划方向及规范化培训体系方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洁琼分享了“脑心健康管理师职业规划与NP培养”;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陕西卒中专科联盟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屈彦分享了“陕西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体系与工作模式”。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全流程,以及心理干预、营养支持和长期随访管理的重要性方面,陕西省康复医院院长助理雷敏分享了“脑卒中三级康复网络下全周期的康复管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护士长孙莉莉分享了“神经危重症患者营养通路的建立”。

围绕优秀案例与创新模式结合,探讨数据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及健康管理师角色的实践优化方面,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科二病区护士长刘霞进行了“国家级脑心健康管理师工作分享”;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梦瑶分享了“构建脑卒中‘医护康一体化’,全周期慢病管理模式”;通用医疗三二〇一医院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护士长但汉秋了分享“以脑心健康管理师主导的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实践”;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管护师王静分享了“科普赋能,提高脑卒中健康管理成效”;子长市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闫慧分享了“护理临床研究实践”。
在以实操演练形式强化专业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数据管理难题方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管护师张衎分享“做好卒中中心建设管理信息登记工作”。





从卒中防治临床研究出发,聚焦于临床研究的设计核心,系统梳理了不同研究类型的设计逻辑与方法学要点,并强调选题思路对研究质量的全局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米白冰博士分享“干预性临床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及方法学概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循证医学中心侯城北博士分享“临床试验随机化及样本量估算”;延安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师强分享“队列研究设计及方法学概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凡博士分享“横断面研究设计和方法学概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商苏杭博士分享“临床研究选题思路”。

三天时间内,23位专家、学者围绕脑心健康管理的多维度展开,涵盖政策背景、相关指南、人才培养、康复支持、实践创新、科普科研及技能提升等多领域多维度,真正做到学科交叉与模式创新。培训班三天课程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晓红总护士长、屈彦总护士长、牟春英护士长、慕彬护士长、周青青医师分别主持。





除了规范化的课程安排,培训班特别设置了讨论、答疑环节,增强学员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交流的机会,更好了解相关政策及前沿动态。


本次陕西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体系与工作模式的重点和亮点有哪些?
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健康管理部主任
陕西卒中专科联盟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屈彦主任专访
陕西脑心健康管理培训的定位是培养临床型、管理型、科研型“三位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其核心目标在于满足脑卒中健康管理领域对跨学科、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陕西脑心健康管理培训通过“临床实践为根基、管理思维为框架、科研创新为驱动”的培养路径,打造能解决复杂健康问题、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其突出优势在于以陕西地区疾病防控需求为导向,医护融合、多学科协作,为健康中国战略下的陕西医疗体系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共同推进脑卒中全周期健康管理

4月19日下午,脑卒中防治随访管理培训班(第六期)圆满落幕。
本期培训课程设置丰富,涵盖广泛,从行业趋势的前沿解读,到专业技能的深度剖析,从实战经验的分享交流,到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涵盖脑心健康多个领域,满足学员多元化学习需求,助其掌握脑卒中防治新策略与新方法。
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为平台,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纽带,发挥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推广适宜技术下沉,带动打造西北五省及内蒙古地区脑心健康管理人才,力争为全国卒中防治工作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