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陆港院区】共促医工融合创新——陆港院区心内科与交大电气学院聚焦智能穿戴监护研发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18   文章来源:心内科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

4月14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心内科主任肖懿慧一行来访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以下简称“平台”),实地参观平台智能穿戴监护与电磁诊疗实验室,并就心脏信号穿戴传感新技术研发、临床应用及产学研协同等议题展开研讨。平台副主任薛睦出席座谈,会议由平台智能穿戴监护与电磁诊疗团队负责人、电气学院李江涛教授主持。

薛睦代表平台对肖懿慧一行表示欢迎,并重点介绍了平台在跨学科团队建设、临床需求转化及设备共享机制上的最新进展。他表示,平台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为导向,未来将深化与一附院的常态化合作,通过“揭榜挂帅”精准对接临床需求,联合开展课题攻关与数据共享,串联“临床需求-校企研发-监管协同-资本助力-临床应用”全链条,构建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闭环创新生态,为心血管疾病诊疗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肖懿慧重点介绍了一附院陆港院区心内科团队的学科现状接诊规模与心脏疾病诊疗特色,并提出临床中目前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希望能通过平台合作的方式得以解决,如患者监测电极片致敏问题、冠脉造影时手术医师铅衣沉重等问题。她表示,团队将大力支持智能穿戴监护与电磁诊疗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深入推进平台研发设备的临床应用,扩大心脏监测信号研究样本规模,协同挖掘其在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潜力,推动诊疗精准化与患者体验双提升。

李江涛重点介绍了智能穿戴监护与电磁诊疗团队的心脏电-机械生理信号非接触式同步采集的研究进展,团队已积累部分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初步实现准确筛查和分类,并计划通过扩大样本采集进一步提升模型效能。团队研究生分别围绕心电、心震、心扭等电-机械生理信号和采集的工作展开汇报,系统性展示心脏信号多模态融合分析的创新成果。

会上,双方聚焦可穿戴监护设备的技术转化与临床应用,电气学院赵政副教授、航天学院徐业银副教授、金华市中心医院电生理科俞剑昀主任、一附院陆港院区心内科贾娅琼护士长、褚超博士等成员分别从技术研发与临床实践角度展开深度讨论。

智能穿戴监护与电磁诊疗团队主要研究心脑血管多物理生理活动的产生及时空耦合特性,并通过关键电信号的采集技术与处理算法攻关,开发小型化穿戴式智能心脑血管健康监护与诊断技术与设备。现已成功研制穿戴式无扰心电衣、ECG-SCG联合监护设备、高密度喉肌电设备、便携式X射线影像仪、动态血压仪等系列设备。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