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普及帕金森病知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推动科学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4月11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外科于科教楼101室联合举办了第28届世界帕金森病日关爱讲座及义诊活动。活动受到了大家一直的好评,有200余名帕友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邀请了神经内科屈秋民教授、神经外科陈伟教授、神经外科荆江鹏博士、神经内科邓永宁博士、张萌博士、屈彦护士长,他们分别从如何正确认识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如何选择手术时间窗、帕金森病如何配合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常见问题解答、术后个体化程控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陈伟教授还为一位DBS术后张女士现场开机,在场的每一位都感受到了DBS的神奇;活动现场术后2年的马女士及爱人还为大家带来一首新疆手鼓舞,她灵活自如的打鼓,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位。让大家更加明白,帕金森病不可怕,积极治疗,是可以重获健康与自信的。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真正解决了帕金森病诊疗的难题,将关爱用行动落实。

活动伊始,神经内科屈秋民教授首先感谢各位帕友的到来,介绍了帕金森病诊疗是多学科全程管理过程,单一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都是不可取的,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交大一附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已经获批为“全国帕金森病高级培育中心”,帕金森病专家联盟将为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专科化、精准化、全程化的诊疗服务。

神经外科陈伟教授讲到手术时间窗有打开的一天,也有关闭的时候。手术时机选择尤为重要,及时干预,可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的高质量生活。药物治疗“蜜月期”后越早进行手术,无论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均有非常大的提高,进而极大降低药物引起的运动并发症。年龄和疾病病程是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重要因素,年龄较轻的患者有更多生活质量和症状改善空间,并发症更少,中轴症状恶化程度更缓慢。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药物疗效下降或运动波动、异动症时,是考虑接受脑起搏器植入的最佳时机。

同时陈伟教授、荆江鹏博士为患病9年的68岁张女士现场开机,她术前震颤、行动迟缓,脑起搏器手术开机后,震颤的肢体恢复了平静,僵直的身体变得灵活了。

神经内科邓永宁博士详细讲述了帕金森病的正确认识,从帕金森病的现状、病因,帕金森病的症状,临床如何鉴别诊断,药物服用小贴士,不同的帕金森病药物服用最佳时间,做了全方位讲解。

屈彦护士长,帕金森病只要我们管理和治疗好它,就可以与帕金森病和谐共生,恢复我们的美好生活。她从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首先讲到面对帕金森病治疗时的态度,再次讲到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如何配合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最后讲解了帕金森病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神经内科张萌博士讲到帕金森病随着病程进展,症状持续加重,因此需要全程管理。针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如何给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查,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如何选择药物,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剂峰异动怎么办,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处理,帕金森病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康复锻炼,帕金森病患者局部肌肉痉挛的疼痛如何处理等做了详细的讲解。

神经外科荆江鹏博士,程控也是术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程控,如何让患者手术的效果发挥到最好,就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程控调节。可视化程控及远程程控为帕金森病患者程控提供了便利。

病友才艺展示环节邀请到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明星帕友,她饱受帕金森病折磨10年,于2年前进行了DBS手术,术后她恢复了正常的生活。2年来她如重获了新生,经常跟着爱人一起参加各种演绎活动。这次活动现场她和爱人为大家展示了新编的一段振奋人心的新疆手鼓舞,乐声响起,帕友们备受鼓舞,都被她积极、乐观的心态所感染。帕金森病不可怕,相信积极的治疗,一定可以战胜疾病。

最后,专家组为患者进行义诊,逐一分析病情。精彩的讲座、认真的义诊,在一次次热烈掌声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西安交大一附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在屈秋民教授、陈伟教授的带领下,形成经验丰富、诊疗规范的帕金森病诊治团队。内科外科专家会诊筛选适合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规范药物调整及程控分析,对患者进行科学管理,精益求精,提高诊疗水平,并发挥区域医学中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医院提高帕金森病诊疗水平,竭力为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