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共卫生中心党支部联合陕西卒中专科联盟、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新医青工作室”主办的“脑心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宣讲团——西安交通大学“教学相长 生命之光”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陕西自然博物馆“生命之光”展厅,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普活动由此展开。作为由国家卒中学院西北分院、陕西卒中专科联盟牵头的“脑心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宣讲团“精准科普+数据赋能”双轨行动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面向小朋友、大朋友普及人体科学、脑卒中识别及 CPR 急救技能。
本次活动是7月11日宣讲团工作布置会中“面向青少年开展脑结构互动讲解,以儿童为纽带带动家庭”规划的落地实践,也是以青春力量为“健康中国 2030”脑卒中防控注入新动能的肇始。

实践队员与展教二部刘梅及安保系统等人合影
沉浸式科普:让人体知识“活”起来
陕西自然博物馆“生命之光”展厅以“人类演化、人体奥秘、生命守护”为核心,集科学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是传递健康观念的重要平台。实践队员充分利用展厅资源,以古人类模式图为切入点,结合解剖模型与动态视频,将复杂的人体构造知识转化为生动讲解:从细胞分化到组织、器官形成,再到完整生命系统的构成,层层递进的阐释让抽象的医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实践队员通过人体标本为游客答疑解惑
“这种沉浸式学习比课本更直观!”一位陪同孩子参与活动的家长感叹。实践队员还通过人体标本展示,现场解答游客关于“心脑结构”“生命演化”等疑问,让大家在互动中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
急救实训:把救命技能“传”下去

实践队员为博物馆展教二部和安保系统培训CPR
针对脑卒中这一高发疾病,活动特设互动科普区,聚焦CPR急救术和BEFAST识别法的急救科普。在脑心健康科普环节,团队重点聚焦脑卒中防治,讲解员详细阐释脑血供机制与神经支配原理,结合实例说明脑卒中的典型症状:突发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针对紧急情况,团队特别强调“黄金救治时间”的重要性,呼吁出现症状立即拨打120,每一秒都关乎生命!

实践队员通过讲解心、脑的解剖,阐述卒中的发病原理
在实操环节,队员现场演示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步骤与心肺复苏全流程:判断意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每一个动作都拆解到位。“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队员手把手指导参观者练习,从小朋友到成年人都积极参与模拟演练。并现场演示如何快速识别“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口角歪斜”三大症状。

实践队员指导小朋友做心肺复苏术
“以前总觉得急救离自己很远,今天学会了这些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陪同孩子的家长周先生在完成模拟急救演练后深有感触。
联动赋能:让健康理念“扎”下去
本次活动是一次科普实践,也是“校—院—社区”联动模式的生动体现:医院提供专业支撑,高校输出青春力量,博物馆搭建公众平台,三方协同让健康知识从医院走向生活场景。本次实践正是通过贴近公众的方式,让脑卒中防治等关键知识深入人心。大学生宣讲团将持续推进“健康雁塔行”等系列行动,从展厅到社会,从青少年到家庭,这支青春力量正以“笨功夫、新活力”织密心脑健康防护网,让“守护生命”的理念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