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之际,《医学导论》教研室举行了“临床医学导论”课程首次开课专题培训及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和水祥教授主持,医学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刘进军教授、教研室副主任郭晓燕教授,以及来自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外科、影像科、核医学科、超声科、麻醉科、康复科、护理、网络信息中心等多学科近五十位授课教师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刘进军主任首先对我校“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改革背景、思路及重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特别指出《临床医学导论》是我校“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后,面对2022级宗濂实验班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基础与临床有机衔接、深化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自主与终身学习能力、适应未来医学与社会发展方向的新世代医学生。和水祥主任强调《临床医学导论》作为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是“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课程。课程涉及涵盖医学生基本医学人文与职业素养、疾病诊断基础知识与辩证思维、手术操作基本技能、学科通用最新技术与进展、医疗信息、康复与护理等方面。最大的亮点在于强调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通识知识与创新意识,意义重大,对教师授课技巧与知识储备要求更高,需要各位教师迅速进入角色,积极改革方法,圆满完成教务任务。
随后进行了《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新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由和水祥教授讲解了第一课“临床医学发展概述”的授课内容与安排,各位授课老师包括消化内科郭晓燕、卢桂芳教授、赵刚教授,影像科麻少辉教授,心血管内科陈涛教授,医学信息学蔡宏伟教授,麻醉科温健教授等进行了聆听及热烈的讨论,表达了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授课计划并表示要积极准备,努力上好这一门课程。
《临床医学导论》是医学专业学习的“基础”和“龙头”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最后,各位授课老师纷纷表示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