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及高胆红素血症救治是交大一附院感染科的优势亚专业。近年来,感染科开展人工肝技术并不断改进。上周,何英利主任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大会”介绍我院的“微创人工肝”经验,引起来极大兴趣。
人工肝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肝衰竭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人工肝需要颈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置管就可能发生出血、感染、疼痛、肿胀、脱管、敷料松动或脱落等情况,尤其是股静脉置管,影响患者下床活动。为解决这一问题,感染科开展不需要深静脉置管的人工肝,即“微创人工肝”。
血浆分离技术是人工肝的核心,传统采用模式分离,对血流量要求高;何英利主任带领的人工肝团队,采用离心式血浆分离技术,绕开血流量限制这一技术瓶颈。微创人工肝取外周浅表动脉为出血端,取外周浅表静脉为回血端,或取双上肢不同血管部位的外周浅表静脉分别作为出血端和回血端。穿刺针可选择16G内瘘针或18G静脉留置针。选用外周血管穿刺的主要优点为:不需要深静脉穿刺,出血和感染风险低,对患者行动影响小,不易形成血栓。
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数代人数十年来持续在肝衰竭临的临床救治和科学研究。岁月作诗,流年凝固,留下逐梦年华!漫漫二十载,交大一附院肝衰竭亚专业组,从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到一个团队、从一台人工肝治疗仪到十余台仪器、从单纯血浆置换到多种人工肝治疗模式、从每月数例治疗到每月190人次,
近年来,在何英利主任的带领下,成立了人工肝治疗团队。采用颈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浅静脉置管等多种引血模式;开展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血浆灌流、DPMAS、PDF 等多种模式;采用肝素、萘莫司他、枸橼酸、无肝素等多重抗凝模式,满足不同凝血患者的需求。感人工肝团队为最小 2 岁、最大 101 岁老人治疗; 何英利主任团队建立了1538人的12年随访的肝衰竭研究队列。开展 5 项 IIT 研究,发表的文章被中华肝病指南、亚太肝衰竭指南、欧洲肝衰竭指南作为最强证据级别引用。
在医学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学科以肝衰竭患者为中心,整合内科、肝移植优势学科,建设“肝衰竭-人工肝-肝移植-术后支持”绿色通道临床救治基地,交大一附院感染科永远为重肝患者保留一张床,只为解决肝衰竭患者的救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