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创新 > 正文

医疗创新

守护新生,温暖接力——麻醉手术部全体动员为极低体重早产儿手术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3-10-09   文章来源:麻醉手术部    作者:孙博睿   责任编辑:王美英   (点击:)

9月28日晚九点,叮铃铃的手机铃声响起,儿科周熙惠主任在危重儿童手术麻醉群内发出了紧急信息:一名胎龄28+3周,出生仅5天,体重不到1000g,诊断为消化道穿孔的早产儿,正在从榆林转运来我院的途中,由于患儿病情十分危重,到院后需要立即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麻醉手术部接到信息后,立即全体动员起来,王强主任亲自部署,温健副主任,张琳娟副主任立即安排好相应人员和设备,尽可能减少患儿入手术室后等待时间,确保尽快开始实施急诊手术。由于患儿体重仅有840g,属于极低体重儿,并且伴发消化道穿孔,腹腔内高压,极有可能在转运途中持续加重引起呼吸循环衰竭,为了做好万全的麻醉准备,接到通知后,麻醉值班二线刘学宁主治医师和孙博睿主治医师第一时间也与小儿外科、新生儿科老师取得联系,明确患儿目前的基本情况与呼吸循环支持手段,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所有可能用到的药品与设备。

10月1日早晨,患儿终于带管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下安全抵达手术室,

在儿科周熙惠主任的协助下,安全有序的连接呼吸机,PC/AC模式实施机械辅助通气,吸入氧浓度39%, VT 5ml/min,Ti 0.29s,RR 55次/分,PEEP 4.4cmH2O,Pmax 22mmHg。连接监护仪,血压55/37mmHg,HR 167bpm,SpO2 98%,RR 42次/分,看到监护仪的参数,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一些,但是顾不得庆幸,新的战斗打响了。为了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巡回护士韩洁护理师提前升高了手术室内温度,准备好了加温毯。经过与小儿外科曹振杰主任与张洪科医生沟通后,决定在辐射台上实施手术。

完成三方核对后,麻醉值班二线刘学宁主治医师和孙博睿主治医师顺利为患儿实施麻醉诱导。诱导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随后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此时HR 138bpm,NBP 46/30mmHg,MAP35mmHg。

随着患儿剖腹探查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麻醉医生全程都处于紧张状态,术中既要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还要密切观察呼吸机通气参数变化,保证氧合参数与血流动力学稳定,给予7.5%葡萄糖4~8ml/h和0.9%生理盐水10~20ml/h交替泵注,补充血容量,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泵速,维持平均动脉压在35mmHg左右。患儿为早产儿,尿道口细小,为了避免尿路感染和损伤,未进行留置尿管,由外科医生手术期间间断挤压膀胱,排出尿液。在儿外科曹振杰主任熟练的操作下,顺利找到了穿孔位置,为患儿实施了肠切除吻合术,手术于11点45分顺利结束。患儿术后平安转运至PICU,进行下一阶段的生命接力。

后记

极低出生体重儿容易出现与早产密切相关的疾病,比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其中一些疾病亟需外科治疗手段干预。随着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医学认识取得重大进展,新生儿ICU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获得了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

多年来对神经发育的长期随访评估提示,在新生儿医疗照护过程中,生理参数相对较小的偏离理想状态都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的结果可能直到多年后才会显现出来。

在不断变革的医疗实践中,麻醉医生也需要接受新的挑战,不断学习,儿科麻醉实践不仅包括创新的治疗技术,同时也包括微妙的麻醉优化管理,通过对患儿疾病病理生理学、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的深入理解,应用监测技术,总结实践经验,对围手术期事件早期预警,精细调控,加强多学科协作,才能真正实现“守护新生,温暖接力”的目标,保证麻醉后存活是远远不够的,为这些“脆弱”的小患者提供理想的麻醉,守护他们健康的生长发育,将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