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脏撑起“小伞”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心血管畸形,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得了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表现?怎么治?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6月23日,心血管外科护士王佳乐在科室举办的科普大讲堂现场为大家答疑解惑。
随着时代科技和新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不一定需要通过微创或者开胸手术方式来治疗,封堵介入手术也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且这种新型的手术方式优点包括:不开刀、时间短、恢复快,根据病人的心脏缺口大小,在局麻或者全麻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放置在心脏缺口的位置,为心脏称起“小伞”。但是在手术准备期间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有很多的注意事项,王佳乐护士通过饮食、活动、功能锻炼、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要点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让患者知道先天性心脏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减轻封堵手术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心理,相关康复指导也有利于患者术后更好的恢复。

“吞”之有道,“咽”之有理
近年来,误吸事件屡见不鲜,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发生误吸轻者可致呛咳,重者可引起吸入性肺炎,造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呼吸道梗阻,再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左心衰、急性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为了提高公众对误吸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心血管外科护士李姣为我们开展了此次误吸健康科普。
误吸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饮食过快、大笑或者说话时进食、药物或酒精影响等。在发生误吸时,应立即采取拍背咳嗽或海姆利克急救法,心血管外科李姣护士演示了不同年龄的误吸者如何正确的进行海姆利克急救法,当异物仍无法排出时,应立即拨打120进行急救。误吸发生后,在康复期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肺部感染。
为了降低误吸风险,李姣护士给大家讲解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细嚼慢咽,少食多餐,保持进食环境安静,戒烟限酒,减少药物滥用,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吞咽功能障碍等疾病。

总之,误吸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误吸危害的认识,掌握误吸的预防措施,学会误吸发生时的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