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学用结合 以学促行

发布时间:2024-07-03   文章来源:心内科    作者:张姗   责任编辑:方芸   (点击:)

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对经外周静脉导管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预防、评估与处理能力,保障患者输液安全,心内4病区针对全体护士及实习同学进行床旁培训。此次培训由李宛津护理师主讲,内容围绕经外周静脉导管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过程中静脉炎的识别、预防与处理展开。

盐酸胺碘酮作为心内科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疗效。然而,由于其pH值呈酸性且渗透压高,对血管内膜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引发静脉炎。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胺碘酮输注过程中的静脉炎,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李宛津护理师首先介绍了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分级,包括穿刺部位的红、肿、热、痛,以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等。她强调,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的变化,一旦发现疑似静脉炎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

在预防方面,她详细讲解了多项关键措施。她指出,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至关重要,应首选粗、直、弹性好的上肢前臂静脉,避免在下肢和肘关节等易损伤部位穿刺。同时,建立两组静脉通道,以分散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此外,她还强调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包括无菌操作、正确的穿刺技术、合理的药物浓度和输注速度等。她建议,在输注胺碘酮时,应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若需使用外周静脉导管,则应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注时间,避免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注。

最后,李宛津护理师讲到对于已经发生的静脉炎可以有多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她指出,首先应立即停止胺碘酮的输注,并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然后,根据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局部处理,如使用生的土豆片局部外敷、硫酸镁湿敷、喜辽妥软膏外涂等,以加速炎症的消散和组织的修复。

通过此次床旁培训,全体护理人员对经外周静脉导管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识别、预防与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输液安全和舒适度。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也为医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