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团青动态】MED-X研究院团支部承办“YouthTalk·青年菁英沙龙”第5期

发布时间:2024-07-22   文章来源:MEDX研究院-免疫代谢性疾病研究所    作者:杜红利   责任编辑:张潇丹   (点击:)

7月12日下午,青年工作部·团委“Youth Talk•青年菁英沙龙”第5期由MED-X研究院团支部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ED-X研究院的温玉荣教授、杨超教授、贾鹏教授分别作为报告专家,与一附院的新任团干部面对面分享他们的研究方向及最新研究成果。青年工作部部长、团委书记任冯刚、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团委副书记乔琛,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刘司南,六十余位新任团干部以及MED-X研究院的党、团支部成员参加活动。活动由MED-X研究院团支部组织委员徐瑶主持。

团委任冯刚书记在强调本次“YouthTalk·青年菁英沙龙”活动的重要的意义时指出,该活动不仅是医院与研究院之间深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桥梁,更是推动医疗创新与科研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临床一线的青年通过参观创新港的研究院所,能够直观感受并深入了解医院强大的科研支撑体系及先进的实验条件,为他们的临床实践注入新的灵感与动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让临床一线能够紧跟科学前沿,促进临床思维的拓展与诊疗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让科研达人了解临床需求,从而精准定位研究方向,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进程。通过这样的深度交流与融合,我们期待能够构建临床与科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生态体系,为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医院高质量创新发展。

温玉荣教授以《纳米抗体创新生物医药研发》为主题,深入介绍了团队在单域重链抗体-纳米抗体领域的研究,从目前中国在生物制药方面的现状出发,重点展开介绍了纳米抗体的发现、强大优势及纳米抗体药物的研发与转化。他指出纳米抗体与传统抗体相比结构简单、靶向亲和力好、抗体工程操作简便,目前已逐渐成为细胞治疗技术和新型抗体药物研发的重要底层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及抗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温教授团队目前在纳米抗体领域已申请获批多项专利,以纳米抗体为靶点,可以加强与医院各个科室的合作,共同研发纳米抗体的候选药物。

杨超教授以《炎症信号通路激活调控机制和应用研究》为主题,从机体的免疫系统出发,重点展示了天然免疫细胞及信号通路如何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他的重点研究方向是病原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修复、炎症和肿瘤等疾病发生过程中天然免疫系统响应的一个稳态机制,为开发抑制炎症相关疾病的靶向药物研究提供新的策略。他指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机体免疫细胞反应,免疫细胞之间通过各种信号转导通路互相调控并转导信息,从而实现免疫反应的动态调节和协同。他的研究之一探究了机体肺炎的发生与1型干扰素的过度活化的机制。另一个研究发现CXCL4信号,以与TLR8 合作和协同的方式,诱导染色质重塑并激活与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的炎症反应最大化。最后,杨教授也展示了目前他的一些其他研究工作,并寻求与临床一线的老师展开更多的合作机会。

贾鹏教授以《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及临床应用》为主题,从测序技术发展史出发,重点介绍了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及技术突破。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病的筛查与检测、肿瘤、妊娠期疾病等复杂疾病的研究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贾教授致力于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基因组变异解析方法及质量控制。他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方法、定标准、推应用”。建方法指需要开发基因组学相关的计算方法、分析方法。定标准指与国家的标准制定机构如中国计量科学院等合作,制定基因组与变异相关的标准。推应用指与临床科室紧密合作,把基因组学标准应用到临床一线。并且贾教授指出当前基因组检测领域的痛点,并寻求突破。

我国当前在基础研究领域仍处于奋力追赶的阶段,新药物的研发、新治疗手段的探索等多方面面临着“卡脖子”的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依赖于基础研究成果的突破与创新。本次“YouthTalk·青年菁英沙龙”正是对这一现实挑战的积极响应,它深刻体现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之间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只有重视临床科研,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创新的根基,才能逐步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推动医学科学向更高水平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