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全国科普月,2025年9月17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2区开展了一场实用且温暖的急救科普活动。本次活动由经验丰富的放疗2区护理师王珍与主管护师陈千共同主讲,聚焦肿瘤患者及家属日常可能面临的紧急情况,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急救法,为现场人员筑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线”。
一、开场致辞:护士长的暖心寄语
九月长安,秋色如画。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2区,一场关于生命守护的温情课堂正在上演。2025年9月17日这个平凡的午后,白衣天使们用专业与温度,为生命的安全护航谱写下新的注脚。护士长刘东阳在活动开场时发表讲话。她温和而坚定地说道:"在我们与疾病抗争的道路上,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全力守护。掌握急救知识,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家人、对身边人的一份责任和爱。今天这场活动,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更多安全感与力量。"
二、心肺复苏:为生命争取黄金时间
深知肿瘤患者身体的特殊性,王珍和陈千护士没有堆砌复杂理论,而是用通俗的语言、舒缓的节奏,拆解心肺复苏的核心逻辑——从如何轻唤判断意识、快速呼叫支援,到胸外按压的力度把控、人工呼吸的轻柔配合,每一步都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
她们格外温柔地提醒:考虑到部分患者有骨质疏松、凝血功能较弱的情况,按压时不必追求“大力”,只需保持合适深度与频率,避免意外损伤;若身上带着输液管、引流管,先轻轻固定好管路,再开展急救,让守护多一份细心,少一份顾虑。


三、海姆立克急救法:解除气道梗阻危机
王珍和陈千护士用贴近生活的场景引入,手把手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不同方式——为站立的人施救时,如何轻轻环腰、精准发力;面对失去意识的人,怎样平稳平卧、温和按压;独自遇险时,如何借助身边物品安全自救。
她们认真地强调:操作时要避开肋骨下缘、剑突等脆弱部位,若遇到孕妇或肥胖患者,就把按压位置换成胸部,用适配的方式传递力量,让每一次急救都既有效,又温暖。


四、互动与总结:让急救知识落地生效
活动最后,两位护士邀请现场患者及家属模拟操作,针对大家动作不规范的地方逐一纠正,同时解答了“按压频率如何把控”“异物排出后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等疑问。参与人员纷纷表示,此次科普内容贴近实际需求,通过亲手实践,原本“不敢操作、不会操作”的顾虑大大减少,也更有信心在紧急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夕阳西下,活动在掌声中落下帷幕,但生命的课程永不结课。在这里,急救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温暖的守护力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行动证明:医学不仅有治愈疾病的力量,更有温暖人心的温度。


此次急救科普活动,不仅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的患者及家属普及了关键急救技能,更传递了“科学急救、及时施救”的理念。未来,科室将持续开展此类实用科普活动,用专业知识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