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生死时速 急救知识 保驾护航---记急救健康科普周活动

发布时间:2023-09-21   文章来源:急诊中心    作者:张佩   责任编辑:方芸   (点击:)

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科普促健康,携手向未来,急诊中心健康宣讲团队今天持续开展急救技能科普活动,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宣传,推进急救知识进入百姓生活,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降低危急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以实际行动为生命“保驾护航”。

9点钟,急诊中心健康宣讲团在门诊门口准时开讲,通过现场亲身示范心肺复苏方法,教会来院的患者和家属徒手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救治成功率和公众的急救意识、技能。

心脏骤停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我国每年有54.4万人因心脏骤停而猝死,研究表明90%以上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之外,而心肺复苏术(CPR)是抢救心脏骤停最有效方法,因此向公众普及规范的心肺复苏技能十分必要。

心肺复苏讲究一个“快”字,要抢在心脏骤停后的 4 分钟以内,如果进行抢救,成功率可达到90%,每延长1分钟,成功率就降低10%,如果超过了6分钟,成功率几乎为零。所以把握好黄金4分钟,对于提高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挽救更多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中,宣讲员张佩老师讲解了心肺复苏急救相关知识,内容涵盖环境判断、呼救、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五个急救环节,强调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的意义和重要性,宣讲员袁荣老师进行模拟人操作演示,现场与受众人群实时互动,指导心肺复苏规范操作要领,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让现场人员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提升民众应对心脏骤停的处突能力,提高了民众对心肺复苏和黄金救援4分钟重要性的认识,普及了科学规范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与技巧,不断提升全民急救能力和院外心脏骤停救治成功率。

张佩老师强调,在遇到需要救助的情况下,应尽快评估患者的状况,并根据需要展开救助。如果周围有AED设备,应优先使用该设备进行抢救,若无设备,则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指出非专业人士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可以忽略个别细节上的"畏难"情绪,但是绝不能停止心肺按压这一关键步骤,必须把握黄金4分钟。讲解结束后,大家踊跃参与实践练习,袁荣护士老师针对大家的错误姿势进行指导和纠正。

接着,宣讲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以理论和现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现场讲解及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让大家直观的了解和掌握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避免意外的发生!

本次急救培训的开展,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生死关头“时间”对急救的重要性,并且通过老师的现场演练、和亲身的实际操作使大家有了更直观和详细的了解,丰富了应对突发情况的急救知识储备,同时提高了对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的急救能力。

生命无小事,急救是关键。通过此次科普活动,不仅大力宣传了生命健康科普知识,也让居民们对急救自救互救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互救,切实为居民健康成长撑起一把牢固的“安全伞”。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