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主页新闻 > 正文

主页新闻

深化国际医疗合作 共筑“一带一路”健康桥梁——乌兹别克斯坦专家团赴西安交大一附院开展经颅磁刺激技术交流

发布时间:2025-04-25   文章来源:康复医学科    作者:武文平 蔺小英   责任编辑:王美英   (点击:)

4月23日,我院大兴善寺院区康复医学科迎来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学术交流。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医学工作者职业资格发展中心及塔什干儿科医学院的三位神经康复领域专家——Mirdzhuraev Elbek Mirshavkatovich主任、Jahongir Elbek ugli Mirdjuraev首席专家及Akilov Jahangir Khabibullaevich副教授到访我院,开展为期一天的经颅磁刺激(TMS)技术专项交流与参访活动。此次活动以“技术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推动“一带一路”医疗协作迈入新阶段。

实地参访:感受中国康复医学发展

23日上午,在康复医学科主任乔晋教授的带领下,乌方专家团深入西安交大一附院大兴善寺院区门诊及住院部,全面考察我院康复医学科的临床布局与服务体系。参访中,我科治疗师蔺小英为乌方专家们介绍了我科十个亚专业方向的工作开展情况,专家们对我院智慧康复、多个亚专业小组及传统康复等方面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关注了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在多学科联合诊疗中的应用场景。双方就乌兹别克斯坦与我国在脑卒中后功能重建和神经调控等领域的异同展开讨论,为后续技术合作奠定基础。

聚焦技术:共探TMS前沿应用

23日下午,在康复医学科四楼MTT会议室及神经功能检测与调控中心,我科神经调控团队为乌方学者量身定制了一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活动:

敦旺欢副研究员在题为《经颅磁刺激在手功能中的应用》的精彩专题讲座中,系统梳理了经颅磁刺激技术(TMS)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讲座内容涵盖TMS技术的物理原理基础、神经调控机制解析、临床治疗理论框架及适应症范围,并延伸探讨了该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她用精选典型临床案例,重点剖析了TMS技术在卒中后手功能康复领域的具体应用策略,同时结合影像学证据与功能评估数据,深入阐释了神经重塑的干预机制。整场讲座以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方式,深入浅出的对TMS从基础到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治疗师武文平通过视频演示与流程图解,系统讲解了TMS规范化操作流程,强调以安全为前提,依据国际及国内的治疗指南及专家共识,以“靶点精准化、参数个体化”为治疗原则,从治疗前的风险筛查、制定治疗方案、动态疗效追踪到参数实时调整,每个环节都需建立标准化流程,以规范促创新,推动技术普惠发展,并针对临床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医师郭静讲解了一例典型慢性意识障碍病例的创新性整合多模态电生理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及脑电监测等多项指标,它能够辅助临床准确监测患者意识状态,指导临床治疗,动态监测疗效,为意识障碍诊疗提供了客观量化的评估标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将该评估体系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特别是神经重症早期康复干预领域。

治疗师李辉带领专家学者在神经调控中心现场观摩了团队演示的TMS设备操作及评估实操,并对运动诱发电位中各项参数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各位乌方专家就TMS在神经康复方面的评估及治疗等议题与我院医生进行了深入探讨。

共绘蓝图:搭建跨国协作新平台

最后,康复医学科主任乔晋教授对此次学术交流进行了总结,此次交流不仅是一次技术分享,更标志着我院与乌兹别克斯坦医疗体系的深度对接,未来将依托我科作为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技术专项培训基地的技术优势,联合乌方机构共建“中-乌神经调控联合研究中心”,推动TMS技术标准互认、远程会诊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等合作落地。

从长安到塔什干,古老的丝绸之路正因医疗技术的交融焕发新生。西安交大一附院康复医学科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发挥学科引领作用,以TMS技术为纽带,书写“一带一路”医疗合作的新篇章,让中国智慧惠及世界更多患者!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