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主页新闻 > 正文

主页新闻

2025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长三角医工结合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13   文章来源:宣传部    作者:张颖   责任编辑:刘会婷   (点击:)

7月12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指导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上海校友会、西安交通大学上海校友会医疗健康分会在上海成功举办2025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长三角医工结合论坛,医疗行业从业者、科技人员、工程师及企业代表、投资人等60余人参与此次聚焦科技创新与健康未来的盛会。

西安交通大学上海校友会拜晓东秘书长致欢迎词,回顾前两次医工结合论坛走过的历程,感谢各位校友、同仁和嘉宾积极参与校友会活动,提出医工交叉融合的探索永无止境,今天的论坛不仅展示创新成果、分享实践经验,更将激荡思想、融通智慧。希望校友们在深耕各自领域的同时,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携手同进,推动医工交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产出更多创新性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马辛格书记在讲话中,首先感谢上海校友会为促进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的所做的精心筹备和辛苦付出, 认为此次医工结合论坛,将汇集各方面智慧与力量,共同探讨医工交叉领域的前沿动态、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路径,使“医工结合”已成为推动医学创新、提升诊疗水平的核心驱动力。希望大家聚焦医工交叉焦点,聚力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创新为人民健康带来无限希望和澎湃动力。并诚挚邀请广大校友到西安交通大学、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参观交流。

在主题报告环节,微创医疗张丽红高级副总裁作《临床创新与医企合作》报告,对临床需求转化、医企协同研发、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分享了医工交叉合作案例,希望能将更多技术转化为产品,更好发挥连接临床需求与市场价值的桥梁作用。

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投资管理部郝菁菁总监作《临床创新转化模式与探索》报告,认为临床创新转化是打通“从实验室到病床”最后一公里的核心引擎,医工结合的终极目标是让前沿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手术室、惠及千万患者。

随后,聚焦不同的领域,来自各地校友团队带来的11个项目依次进行了“创新项目路演”。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信息管理办公室张欣欣针对国内外病案质控现状,介绍“病案智慧质控一体化机器人”项目,通过软硬一体化、实体化、协同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病案质控全流程闭环管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龚秋雨医师结合临床需求,介绍“用于伤口修复的昆虫源抗菌肽”项目,该产品用于感染性伤口的修复,克服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为新型促感染性伤口修复肽类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的选择。

易岭生物集团许力心董事长介绍“口腔用骨填充材料及口腔科吸收修复膜”,口腔用骨填充材料能有效引导骨原细胞与血管原细胞向受损区域迁移从而加速骨融合过程,口腔用可吸收修复膜解决了膜暴露可能引发的感染等并发症这一临床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李延医师介绍“AI驱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实时图像分割与导航系统”,该款应用于脑血管、胸腹主动脉、下肢动脉等外周血管介入术中的识别实时导航软件,能显著提升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精准性、效率和安全性。

上海恒基微纳科技有限公司CEO魏玄辉介绍“超长效口服药物精准递送系统”,通过微泵实现药物定时定量主动泵送,实现了口服药物的长效递送和精准递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

来自北京黄枢中医医院的周良震医师带来“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治疗带状疱疹疼痛临床疗效观察”,针对减轻带状疱疹的疼痛及后遗症发生,通过患者视频展现出自主研发的中药“带状疱疹止痛凝胶”的应用成效。

上海交通大学李祥教授介绍了“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与表型药敏分析系统研发及产业化”,该系统针对脓毒症这一严重疾病,具有高通量、多靶标、高灵敏、高实效、集成与便捷化等优点,在成本和性能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刘俭涛医师带着“可弯曲多模态全景式电子脊柱内镜系统”进行现场展演,该项目针对多种疾病导致的神经受压情况,提供精准微创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科技前瞻性和社会普惠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韩省力教授介绍“高通量智能CMC分析仪”,团队依托国家产教融合平台开发出该技术,可高效评估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识别中药中的活性或过敏成分,并具备智能预测和高通量检测能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敦旺欢副研究员介绍“基于压力感受的踝关节牵伸支具”,这一智能化踝足训练器具有科学性、可记录性、成本低、无创伤、无副作用和治疗数据可复查、操作简单等优势。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虎教授的“SHIFT超稳定均相药物配药系统缓释功能专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能实现临床介入治疗肝癌所使用的液体栓塞剂和化疗药物、放疗药物以及光学造影剂的超稳定均相功能化配制。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孟晓军副主任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衷心感谢上海校友会的精心组织和精准对接,肯定此次参加的路演项目为解决临床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展示出医工融合的丰硕成果和巨大应用潜力。期待通过校友会平台带来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为促进健康中国贡献出“交大”智慧和力量。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