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医疗救治】千里生命接力!西安交大一附院与青海省人民医院跨省协作挽救重症肝衰竭患者

发布时间:2025-04-11   文章来源:青海省人民医院    作者:李洁洁 张曦   责任编辑:   (点击:)

一场跨越青海与陕西的“人工肝”生命保卫战,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一附院”)与青海省人民医院的紧密协作下成功落幕。一名重症肝衰竭患者在两地医疗团队的接力救治中转危为安,不仅创造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背景下“技术平移+资源联动”的救治典范,更让高原地区急危重症患者“足不出省”获得优质医疗资源诊疗支持成为现实。

双重攻坚:两地接力对抗“肝衰竭”‌‌

‌2025年3月12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接收了一位来至青海省的肝衰竭患者,该患者在当地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胆红素飙升至790μmol/L(正常值<21μmol/L),凝血功能严重紊乱,且出现肝性脑病,为寻求更优质的医疗救治,患者前来交大一附院就诊,后由交大一附院感染科ICU杨媛教授医疗团队收治,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联合方案,在西安住院期间先后完成2次人工肝治疗,胆红素逐步降至420μmol/L。然而,由于西安血浆供应紧张,患者凝血很差,人工肝治疗需要大量血浆,再加上家属考虑离家远等原因想转回青海省治疗。主管医生李建洲得知患者情况后联系西安交大一附院派驻青海省人民医院的感染科专家张曦教授继续“接棒”为患者治疗。此时,青海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已迎来转机——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专科护士李洁洁作为技术平移队员,正在该院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立即加入治疗小组。

技术平移、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4月1日,患者重返青海省人民医院入住感染科。西安交大一附院教授张曦带领团队,结合高原医疗条件优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凝血指标动态调整抗凝策略,采用甲磺酸奈莫司他成功避免出血风险;采用“DPMAS+PE”组合模式,减少单次血浆用量30%;及时与交大一附院感染科团队沟通、指导。

历经12天、2次人工肝治疗后,患者胆红素降至152μmol/L,凝血功能改善,肝脏功能显著改善。4月11日,患者平安出院,为后续肝移植争取了宝贵时间。此次救治标志着青海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人工肝技术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西安交大一附院通过:“长期驻点+远程协作”,不仅完成人工肝设备操作、并发症处理等20项技术平移,更帮助青海感染科团队建立起标准化诊疗流程。

医患心声:锦旗背后的“长安-西宁情”‌

出院当日,患者家属将一面绣着“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送至两地医护手中。“西安专家把技术留在了青海,让我们老百姓不用奔波就能救命!”患者家属激动的说道。

从青海到西安,再从西安回青海,这场“双城记”般的生命接力,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技术平移、资源共享核心理念的生动实践。当“人工肝”技术扎根高原,当危重患者不再受困于地域限制,东西部医疗协作的“共富之路”正为更多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