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18:30,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从电话接通的那刻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石秦东主任的心就悬了起来。这是一个来自汉中市某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紧急求援电话。患者郝某,49岁,重症肺炎,气管插管状态,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吸入氧浓度100%,俯卧位情况下指脉氧饱和度只有70%左右,需行体外膜肺氧和(ECMO)治疗挽救生命,接到求助电话后,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迅速启动,郭利涛副主任、张卓住院医师、徐超副护士长、郭俊青护理师紧急集合,携带装备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汉中。
重重挑战,生死竞速不退缩
到达汉中后,郭利涛副主任立即查看患者,经过仔细评估、慎重决策,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签字后,决定为患者实施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指脉氧饱和度逐渐下降,最低到52%,郭利涛副主任决定立即为患者置管。在给予患者充分镇静镇痛、调整呼吸机参数后,郭利涛副主任、张卓医生与当地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分工协作完成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徐超副护士长和郭俊青护理师立即进行膜肺和ECMO管路预冲,30分钟后,患者于凌晨1点顺利引血上机,指脉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100%,顽固性低氧血症立即改善。医护团队紧密配合,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力以赴,终于从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年轻的生命。但患者病情危重,需要转运至我院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然而路程远,转运风险极高,随时可能需要抢救,经过充分评估并与家属再次沟通后一致决定转院。


运筹帷幄,安全转运保质量
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虽有多次外院患者转运经验,但此次远距离转运还是面临很多挑战,例如:仪器设备、氧气、路况、患者情况等。为保证转运安全,ECMO小组制定了充分的应急预案,携带急救箱、转运监护、充足氧气、抢救药品等,团队成员明确分工。凌晨3点,承载着一个家庭希望的救护车从汉中开出,向西安交大一附院疾驰而来。整个转运途中,四位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密切监测患者情况,迅速处理突发事件,历经四个小时三百多公里转运,于清晨7:30安全到达我院重症医学科,患者将在这里得到进一步高级有效的生命支持。


此次ECMO应急救援及院际转运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迄今为止路程最远的一次救助,从接到求助电话立即出发直至将患者平安转运回来,历时12小时,是极富挑战的一次转运。重症医学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能力,持续推进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合作,为西北地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坚实的保障,为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