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常常伴随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患者在生存率上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恶性脑肿瘤(如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利用影像学方法早期发现病灶,进行精准诊断及分级,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意义重大。常规MRI以及18F-FDG PET/CT对脑肿瘤的鉴别诊断、真实显示治疗前后肿瘤活性区域仍存在不足。
一、18F-FET成像原理与优势
18F-FET全称18F(氟)-氟乙基酪氨酸(FET)是一种新型的双向跨膜L型氨基酸转运体LAT-1的PET脑代谢显影剂。肿瘤细胞对氨基酸需求明显增加,氨基酸转运显著增高,18F-FET为酪氨酸类似物,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肿瘤细胞并不再参与氨基酸代谢,从而在细胞内累积。18F-FET在肿瘤组织中摄取量高而在正常脑组织及炎性细胞中摄取量低,由此形成了肿瘤与非肿瘤组织的高对比度,在区分炎症、坏死与肿瘤复发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二、临床适应症
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18F-FET PET/CT 对于检测和定位颅内肿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代谢活性,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长速度。高代谢活性的肿瘤往往预示着更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欧洲核医学协会和欧洲神经肿瘤协会均推荐使用18F-FET PET/CT来进行颅内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临床适应症包括:
1. 术前评估肿瘤范围,术后评估残留肿瘤体积;
2. 鉴别肿瘤真性进展和假性进展;
3. 确定脑肿瘤的活性、肿瘤边界、恶性程度;
4. 指导肿瘤立体定向活检。
三、病例展示
PET-CT室自2015年起开展11C-MET(蛋氨酸)脑肿瘤PET成像,是国内最早开展氨基酸成像的单位之一,自2023年起推出18F-FET PET成像,是国内少数开展此分子成像技术的单位之一,为脑肿瘤精准诊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病例1:女性患者,47岁,右侧乳腺癌术后2年余,6周期化疗后,2023-01-18外院发现脑转移瘤,于我院行幕上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乳腺癌脑转移。2024-07-01复查脑MR发现左侧顶枕叶及右侧半卵圆中心低信号影伴轻微强化,18F-FET PET中相应病灶未见FET代谢增高,考虑假性进展。

病例2:男性患者,30岁,发作性四肢抽搐20天余,2024-03-01MR显示右额叶片状低信号影,强化不明显,边界不清晰。2024-03-0118F-FET PET 成像显示右额叶病灶氨基酸代谢明显增高,考虑胶质瘤。2024-03-05行右额叶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右额叶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NEC,IDH野生型,TP53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