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使命担当】国家巡回医疗队深入内蒙古兴安盟:优质医疗下沉,温暖边疆百姓

发布时间:2024-10-26   文章来源:国家巡回医疗队    作者:罗永百   责任编辑:王馨   (点击:)

2024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国家巡回医疗队来到内蒙古兴安盟,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巡回医疗与义诊服务。这支医疗队由骨科、肿瘤内科、妇产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皮肤科等多个科室的顶尖专家组成,旨在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到边远地区,为当地百姓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这次巡回医疗不仅解决了多例疑难病症,还通过义诊、手术和健康宣教等多种形式惠及了当地百姓,充分展现了国家对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视和决心。

我们逐项回顾此次巡回医疗过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见证医疗队如何通过专业与仁心,温暖边疆百姓。

骨科李新友:为马拉松爱好者重返赛场燃起希望

内蒙古兴安盟的秋天寒风凛冽,但国家巡回医疗队的到来为当地的患者带来了温暖与希望。55岁的男性患者老马是一名热爱跑步的马拉松爱好者,然而,自从去年起,他的双腿逐渐开始麻木和疼痛,病情不断加重,最终影响到了正常行走。起初,他还能坚持跑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走上几步路都变得困难,当他来到国家巡回医疗队时,已经只能走十几米就需要停下来休息,站立时两条腿也抽疼不止。

老马辗转多地寻医问诊,始终未能找到准确的病因。听闻国家巡回医疗队来到了兴安盟,他抱着最后的希望前来就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专家李新友教授接诊了他。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李教授发现,老马的病因是腰椎管严重狭窄,导致神经受压,进而引发了双腿的麻木和疼痛。

李新友教授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建议通过手术治疗来根治病痛。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老李的双腿症状立即得到了缓解,他从手术床上下来时,脸上充满了久违的轻松和喜悦。他激动地对医生们说:“我以后又可以跑马拉松了!是国家医疗队给了我重返赛场的机会,感谢国家,感谢医疗队!”

这场手术不仅让老马恢复了健康,也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李新友教授精准的诊断和手术,再次展现了国家巡回医疗队在边远地区发挥的巨大作用。

肿瘤内科秦天洁:火车上的义诊,温暖旅途

2024年10月20日,国家巡回医疗队结束了在阿尔山的工作,乘坐绿皮火车前往下一站乌兰浩特。虽然医疗队的工作已告一段落,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却从未停止。就在火车上,医疗队员们继续为乘客提供义诊服务。

火车刚开出不久,一位40多岁的男乘客走到肿瘤内科专家秦天洁医生身旁,焦急地询问:“医生,我拿东西的时候手总是抖,我不会是脑子里长了肿瘤吧?”这位乘客的双手颤抖已经有多年病史,且有家族史,起初他一直担心是甲状腺疾病,但检查后发现并非如此,症状却依然困扰着他。

秦天洁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结合查体症状和各项检查结果,初步排除了肿瘤的可能性,并诊断为特发性震颤。她耐心地为患者解释了这种疾病的性质,告诉他这种情况并不严重,只需定期监控,平时也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减轻症状。随后,李新友教授也参与了讨论,从外科角度为患者提供了进一步的生活指导。

患者听完医生的分析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高兴地和医疗队分享了自己曾到西安旅行的愉快经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下车时,患者与医生们互相道别,脸上洋溢着轻松与满足。

这次火车上的义诊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疑虑,也体现了国家巡回医疗队的无私奉献精神。即便是在休息的旅途上,他们依然不忘为百姓提供医疗帮助,展现了医者仁心。

妇产科王慰敏:为特殊孕妇带来新生命的希望

在兴安盟医院的产科,国家巡回医疗队的专家们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孕妇。这位27岁的孕妇罹患脑瘫,虽然神志清楚,但她的双腿长期痉挛弯曲,骨盆偏斜,无法正常行走。由于病情复杂,家属对她即将面临的分娩充满了担忧,请求国家医疗队的专家们给予帮助。

当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专家王慰敏教授查房时,发现这位孕妇已出现不规律的宫缩,孕周36+6,分娩迫在眉睫。经过与麻醉科和新生儿科的详细沟通,王慰敏教授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在10月12日为其进行了剖宫产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尽管孕妇的双腿无法伸直,但王慰敏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成了手术,新生儿出生时评分满分,母子平安。术后,王慰敏教授为产妇制定了个体化的恢复方案,并进行抗凝、抗炎治疗,指导她如何进行哺乳和日常护理。术后第5天,这位特殊的产妇顺利出院,家属们感激不已。

此次手术不仅为这位孕妇带来了新生命的希望,也展示了国家巡回医疗队在复杂病例处理上的专业能力。通过这场手术,医疗队成功帮助了一个家庭迎来了新的开始。

普通外科马任远:为高龄患者重获健康保驾护航

在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国家巡回医疗队再度展示了其精湛的专业技术。这次,他们成功为一位80岁高龄、病情复杂的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彰显了我国顶尖医疗团队的专业实力与人文关怀。

这位80岁的患者不仅年龄偏大,而且身体状况复杂。她的体重指数(BMI)高达34.2,属于肥胖范畴,同时伴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和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反复发作的胆囊炎使得患者的胆囊壁显著增厚,周围伴有明显的渗出,给手术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和风险。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与患者家属均表达了强烈的手术意愿,并特别请求由国家巡回医疗队中的外科专家马任远主任医师指导并参与手术。马任远主任医师带领的国家医疗队和乌兰浩特市医院的多学科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专家,迅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考虑到患者的特殊体质,医疗团队采用了先进的腹腔镜技术。这种微创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高龄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团队克服了患者腹腔内空间狭小、视野受限等诸多挑战,成功切除了病变的胆囊,避免了周围组织的损伤,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整个手术历时1小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全程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马任远主任带领的国家医疗队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高超技术和对患者的深切关怀。这不仅是一场医疗技术的成功展示,更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精神的生动实践。

心血管内科罗永百:在家门口享受顶尖心脏介入治疗

在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因腹股沟疝入院,期间突发胸闷、胸痛,检查发现肌钙蛋白升高,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转入心血管内科。当地医疗团队为其进行了冠脉造影,结果提示严重的三支病变: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并伴有迂曲及钙化,左侧回旋支慢性闭塞。由于病情复杂,医生建议将患者转院至外省进行手术。

就在此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国家巡回医疗队抵达兴安盟,心血管内科专家罗永百医生应邀为患者会诊。经过详细评估后,罗永百医生表示,该患者可以在当地进行介入手术,不必转院。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罗永百医生与当地医疗团队密切配合,成功为患者开通了右冠状动脉和左侧回旋支闭塞的血管,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队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感叹道:“感谢国家和党的好政策,国家巡回医疗队通过他们精湛的医术,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免去了千里奔波之苦。”

罗永百医生不仅在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面经验丰富,还擅长腔内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在兴安盟巡回的三周内,他先后在多家医院开展了教学查房、教学讲座及冠脉介入手术示教,并指导当地医疗团队完成了该院首例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赢得了当地患者和医疗团队的一致好评。

皮肤科郭玉冰:细致诊疗解除多年困扰

在返回乌兰浩特的火车上,医疗队皮肤科专家郭玉冰医生遇到了一位双手反复起红斑和瘙痒的女乘客。这位乘客诉说,自己的手部问题已经困扰了她多年,时轻时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和情绪。她曾尝试过多种药膏治疗,但效果不佳。

郭玉冰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生活习惯,发现她平时过度清洁双手,且频繁进行家务劳动,导致皮肤屏障受损。郭医生建议她减少过度清洁,使用保湿乳保护皮肤,外出时佩戴手套防护,并在症状严重时配合口服和外用药物治疗。

这位女士听从建议后,顿时如释重负。她感激地说道:“我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我真是太幸运了,能在火车上遇到国家医疗队!”

郭玉冰医生的细致诊疗不仅为这位乘客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问题,也为她提供了长期有效的护理建议。这一小小的诊疗过程,让患者感受到了国家医疗队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巡回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边疆百姓

此次国家巡回医疗队深入内蒙古兴安盟,不仅通过手术、义诊等方式为当地百姓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通过健康宣教等形式,提升了当地民众的健康意识。巡回医疗队的工作,展示了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坚定决心,缩小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差距。

巡回医疗队的医生们不仅在医院内开展了多例高难度手术,还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最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他们的每一场手术、每一次义诊,都饱含着对边疆百姓的关怀与责任。

结语

国家巡回医疗队在内蒙古兴安盟的巡回医疗活动,不仅为当地百姓带来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通过专业、细致的诊疗,为患者带来了健康与希望。无论是在医院的手术室,还是在火车上的义诊,医疗队员们始终秉持着医者仁心,践行着国家促进医疗公平的使命。

随着国家巡回医疗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边远地区将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更多患者将在家门口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这场医疗行动不仅是对健康的呵护,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