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美国布朗大学肝病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 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影响因子:12.7)以原创性论文发表。布朗大学Tong教授、华山医院张继明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交大一附院感染科李菁为论文第一作者。
尽管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已被广泛接种,目前仍有约2.6亿人慢性感染HBV,持续慢性HBV感染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恶性结局。HBV根据其全基因组序列差异可分为10种基因型(A-J)。我国主要以B和C基因型HBV感染为主,这两种基因型在病程、临床转归和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相比于B基因型,C基因型慢性感染者HBeAg血清学转换时间较晚,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HCC)。但尚未有B和C基因型HBV体外感染的报道或模型,其原因可能与B和C基因型HBV体外感染效率较低有关。
该研究利用B和C基因型血清病毒和细胞来源病毒在HepaRG和HepG2/NTCP两种细胞系成功建立感染,比较了两种细胞系感染系统的差异,同时,首次系统地比较了B和C基因型病毒感染性和传播能力,发现两种基因型体外感染性无明显差异,但由于病毒载量和核心启动子(BCP)区突变比例更高、前C(PC)区突变比例低等,相同体积C基因型HBV传播能力更强,而B基因型病毒复制能力更强,提示在意外暴露或体内感染早期,C基因型更易于传播、扩散及感染慢性化。此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少数血清病毒不需要聚乙二醇(PEG)的辅助也可以有效感染HepG2/NTCP细胞,且感染细胞的有效率随着血清标本冻融次数的增加而下降,提示血清中存在某种不稳定的宿主因素,可介导HBV的有效感染。这些发现为研究B和C基因型HBV持续感染和传播特点、阐明致病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交大一附院感染科是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重大传染病救治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连续七年西北地区排名专科第一(复旦)。近年来,在何英利主任带领下,科室持续开展肝病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