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上午10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静脉治疗组组长、肿瘤辖区郝楠总护士长借助3CG磁导航定位技术为我院肿瘤外科一例老年肿瘤患者成功完成耐高压PICC置管,此次为西北首例3CG磁导航PICC置管。
紧接着上午11点,在外科大楼六楼会议室我院护理部静疗组举办静疗组第一季度业务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主要围绕3CG磁导航PICC置管新技术进行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我院具有PICC置管经历的静疗相关资质人员。本次培训采用理论+工作坊形式进行培训。

在本次培训开始,郝楠总护士长向大家简单介绍了本次培训的背景:我院自1999年盲穿PICC置管到2009年B超引导下PICC置管;再到2015年EKG心电导联尖端定位技术下PICC置管,2020年3CG PICC定位技术下置管,现如今我们又迎来了3GC磁导航PICC尖端精准定位技术时代。
护理部温绣蔺副主任受邀出席讲话。温主任对我院静疗组既往开展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并且强调,此次3CG磁导航PICC尖端精准定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患者治疗体验、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一针全周期有着重要意义。也期待大家在临床深耕专业之时能够探索创新更多护理新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有效推动我院护理事业高质量的发展。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患者长期输液、化疗及营养支持的重要生命通道。在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时,需要将导管送至正确位置,其导管尖端最佳位置位于上腔静脉(SVC)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点(CAJ)。输液前必须确认导管尖端位置,以保证输液的安全性。传统置管后需要使用X线定位,可能存在辐射暴露、定位偏差、反复异位调管增加导管感染及血栓等相关风险以及导管使用滞后性的问题。
精准磁导追踪,呵护生命通路!此次培训的“3CG磁导航PICC置管技术”通过磁导航系统实时追踪导管尖端位置,结合心电信号(ECG)、超声影像同步确认导管抵达上腔静脉的精确位置,全程就像静脉导管安装“GPS”定位,置管人员可实时预警导管路径偏差并指导调整,为血管条件复杂、异位风险较高的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置管方案,实现了“零辐射、可视化、动态调整、省时省力”的精准操作,进一步降低辐射暴露、定位偏差、反复异位以及调管、PICC延迟使用的情况,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安全的置管体验。特别是在疑难危重患者置管中体现了独特的优势。




我院静脉治疗护理专业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旨在遵循静脉治疗操作规范及标准、规范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行为,推广静脉输液治疗先进技术及理念,促进质量改进与提升,保障患者安全,为护士专业化发展提供更高更好的平台!未来,我们也将持续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优化技术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