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号召,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基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辖区,于2025年4月14日至21日成功举办了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以“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为主题,旨在提高公众对肿瘤防治的认识,并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科三科医护联合行动,共同为此次活动提供专业支持。




肿瘤内科:云端科普联动,传递前沿之声
权威专家云端开讲。肿瘤内科的30余名专家教授组成“科普天团”,围绕肿瘤早筛策略、精准诊疗技术、康复管理、心理疏导等核心议题,结合动画演示、病例剖析等形式,生动解读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等高发肿瘤的防治要点。单场直播观看量最高突破3000人次,累计覆盖线上观众近5000人,线下参与300余人。

精准答疑解患者之困。专家们针对“如何指导个体化治疗”“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化疗期间营养支持”“抗癌成功案例分享”等患者关切问题,每日分主题展开深度科普,直播间互动留言超2000条,专家团队实时答疑,精准解决公众困惑。


三位一体创新模式。科室创新采用“线上直播+线下课堂+知识手册”三位一体模式线上直播:通过科室官方账号及多平台同步推送,覆盖全国观众,单场最高观看量突破3000人次;线下课堂在交大一附院总院区肿瘤内科和东院区同时开展;科普手册《日常护理小技巧》《抗癌饮食指南》现场发放200余册,内容涵盖癌症患者护理指南、健康生活方式等实用知识,获病人及家属一致好评。

肿瘤外科:聚焦围术期管理,护航健康全程
防癌早筛:认知革新驱动行为转变。肿瘤外科通过“肠道模型动态演示+真实影像展播”破除肠镜恐惧,98%参与者签署早筛承诺书,活动后一周内胃肠外科门诊肠镜预约量激增65%,筛查出3例早期癌前病变,患者从“被动就医”转向“主动预防”。

围术期管理:科学康复融入人文关怀。创编融合踝泵运动与腰鼓元素的《抗栓保健操》,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从12.6%降至4.3%;推出“抗癌能量餐”定制服务,营养不良发生率从35%降至17%,实现营养干预精准化;血栓预防与营养管理从“医嘱执行”升级为“生活习惯”。


症状管理:温度医疗消解治疗痛苦。推广“音乐镇痛+穴位按压”组合疗法,注射疼痛评分(VAS)下降53%,护士耿莎、杨杨“微笑进针法”获患者赞誉;通过“心语信箱”与角色互换情景剧,术后焦虑筛查阳性率下降29%,乳腺癌患者刘女士直言“找回女性尊严”,医患沟通壁垒被打破。

肿瘤放疗科:人文与专业并重,守护抗癌之路
暖心举措,传递生命温度。活动期间,肿瘤放疗科以“以心为灯,照亮抗癌之路”为主题,推出多项暖心举措。患者座谈会上,医患共同分享抗癌历程,凝聚抗癌力量;护理宣教中,专家团队通过“理论+实操”双轨模式,深入讲解疼痛患者居家管理、输液港、PICC导管等护理要点,助力患者掌握科学自我照护技能。





趣味科普,打破认知壁垒。原创短视频《放疗那些事——哪吒与太乙真人的健康课堂》以神话元素与现代医学结合,通过趣味对话与动画演示,生动解码放疗知识,消除患者对放疗的恐惧与误解。视频上线后,播放量迅速突破,成为活动“爆款”。

多维发力,构建科学防治体系。科室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联合多学科团队聚焦"早筛早诊、精准治疗、全程管理"三大核心,开展义诊咨询、科普讲座与患者教育。


本次宣传周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辖区全体医护同仁以创新思维统筹规划,成功打造15场主题鲜明、形式多元的科普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矩阵,不仅实现肿瘤防治知识的深度渗透,更以场景化宣教方式生动诠释健康生活理念,在区域健康促进领域取得卓越社会效益。
肿瘤辖区郝楠总护士长总结道:“本次宣传周活动的圆满落幕,不仅有效提升了公众对肿瘤防治的认知水准,更全方位彰显了医护人员精湛的专业技能与真挚的人文情怀”。展望未来,肿瘤诊疗相关区域将始终秉持坚定不移的信念,持续付出不懈的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贡献更为磅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