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骨科病房再次呈现温馨场景:一面承载着患者家属满满谢意的锦旗郑重交到医护手中,"敬佩仁心仁术 感念优质照护"十二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似乎讲述着九旬老人车奶奶30天内连续经历双侧髋部骨折,化险为夷,两次战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康复奇迹。
惊心动魄的30天
2025年4月3日清晨,90岁高龄的车奶奶在家中不慎跌倒,被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面对如此高龄患者的严重骨折,家属对手术风险充满忧虑。关键时刻,骨科韩学哲教授、边卫国教授团队启动“老年髋部骨折救治绿色通道”,迅速完成全面评估和手术方案的设计,入院4小时完成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第三天,这个医学奇迹已然显现——车奶奶在助行器的辅助下开始了行走训练。



然而,由于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复杂,术后早期接连出现败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及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医疗团队凭借敏锐的临床判断和高效的跨学科协作,对每个并发症都进行了精准干预和及时处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车奶奶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顺利康复出院。骨科护理团队将优质护理延伸至院外,坚持每日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指导。



意外的来临总是猝不及防。就在出院后不久,5月2日,这位耄耋老人再次遭遇不幸——第二次夜间跌倒导致左侧股骨颈粉碎性骨折。超高龄老人短短30天内连续两次股骨颈骨折,这不仅在医学上极为罕见,更让家属陷入深深的焦虑和无助。骨科团队将如何再次创造奇迹?
勇者担当,精医仁爱
车奶奶第一次骨折时,已有多病共存病史,韩教授和边教授团队基于加速康复理念迅速成功实施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心肺功能和多项血检指标频报危急,均得到及时、有效、精准干预。28天后,车奶奶再次跌倒导致对侧髋部骨折,这样的创伤打击对90岁超高龄老人几乎是致命性的,也是团队首次面临的棘手问题。面对患者和家属求生、信任和期盼的眼神和诉求,两位教授联合老年、胸外、麻醉、营养多学科团队(MDT)反复进行术前讨论,运用3D打印技术1:1还原骨折模型,最终将左侧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压缩至30分钟,术后第二天车奶奶再一次坚强地站了起来!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多学科协作的专业高效结合医者担当仁爱的初心,变不可为而可能!让90后的生命再度拥抱尊严,安全康复。


ERAS理念下的生命护航
当车奶奶连续两次发生股骨颈骨折时,骨科护理团队立即启动"超高龄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方案",全程参与多学科综合管理。全面评估老人的认知、衰弱、营养、疼痛情况,通过细致的病情观察、专业的护理预判、高效的医护沟通、精细化疼痛睡眠管理、个性化营养膳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为后续治疗和顺利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场生命保卫战中,护理团队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接诊后即刻开始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皮肤护理,4小时启动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术前ERAS预康复方案的实施,术后6小时开始渐进式功能康复锻炼,全程营养护理干预。她们用"毫米级"的护理精度守护着"90后老人"的生命尊严,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重获站立的能力和机会。

护士节的特殊礼赞
5月12是车奶奶第二次康复出院的日子,也是属于白衣天使的节日,车奶奶的家属为护理团队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锦旗上烫金的文字熠熠生辉:"敬佩仁心仁术,感念优质照护"。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护理团队最真挚的感激。儿子宋先生哽咽着说,"老人90岁高龄,1月内做了两次股骨头置换手术,风险极大,我们确实担心老人能否挺过来……好在,韩学哲、边卫国教授团队医术高明,让老人下了手术台,回到了病房。加之,护士长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才使她老人家又站起来了。"护士长周晓玲接过锦旗时,眼中闪着泪光:"这份认可比任何荣誉和礼物都珍贵。车奶奶的康复,是我们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加速康复(ERAS))护理理念的最好见证。"。

医护携手促发展
我院骨科率先在西北地区打造"超高龄骨折绿色通道",通过多学科协作与标准化ERAS流程,将平均术前等待时间压缩至6小时以内,为高龄患者赢得宝贵的"黄金救治窗"。边卫国教授表示:"微创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正在改写老年骨折的治疗范式——我们不仅要让患者活下去,更要让他们有质量地生活。"这支既精于创新实践,又深谙生命温度的团队,以技术突破为驱动,以人文关怀为底色,为更多骨科患者筑牢健康防线,书写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