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一项以系统性炎症及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肝再生障碍是其重要特点。如何精准预测ACLF患者预后,并促进肝脏再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何英利团队的赵亚磊博士在《BMC Medicine》发表论文[Analysis of the prognostic efficacy of syndecan-1 for patients with ACLF and its functional role in liver regeneration],研究表明血清Syndecan-1可作为ACLF预后预测标志物,基于Syndecan-1构建的新型预后评分模型UIAS具有很好的预测效能,且肝细胞Syndecan-1与ACLF肝再生关系密切;该杂志5年影响因子9.0左右,这也是感染科继去年6篇10分以上的文章之后的又一研究成果。

Syndecan-1是位于上皮和内皮细胞表面糖萼的重要组成部分—硫酸肝素蛋白聚糖,其胞外段连接有3条硫酸肝素(Heparan sulfate, HS)链,感染或损伤情况下Syndecan-1可从细胞表面脱落进入循环,通过检测循环中Syndecan-1水平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是理想的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然而其在ACLF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该研究表明,与健康对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相比较,ACLF患者入院基线的血清Syndecan-1含量升高,且90天非生存组患者的基线Syndecan-1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进一步基于Syndecan-1构建了新的ACLF预后评分系统UIAS(UIAS = 0.076 ×年龄 + 0.001 × Syndecan-1 + 1.454 × INR + 2.854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UGIB) - 12.165;无UGIB患者UGIB = 1,有UGIB患者UGIB = 2);研究结果表明,在该项研究纳入的ACLF人群中,该评分不论是预测ACLF患者28天疾病进展,还是预测90天死亡,其预测能力都要优于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COSSH-ACLF II评分。
对于我国而言,HBV感染是导致ACLF的主要原因,因此作者进一步分析了UIAS在基于COSSH诊断标准的HBV-ACLF患者中的预后预测效能。结果表明,在HBV-ACLF验证队列,UIAS评分对ACLF患者28天疾病进展的预测效能优于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与COSSH-ACLF II评分相当;对ACLF患者90天病死率的预测效能亦优于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COSSH-ACLF II评分。
此外,该研究揭示了肝细胞Syndecan-1与ACLF肝再生关系密切。Syndecan-1在肝脏中主要表达于肝细胞,非实质细胞中鲜有表达;ACLF小鼠肝脏中Syndecan-1从肝细胞表面降解和脱落。作者通过使用舒洛地特抑制Syndecan-1降解和脱落、通过补充HS促进糖萼修复等方式研究其在ACLF疾病进展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蛋白组学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舒洛地特和HS可通过JAK1/STAT3通路促进肝再生并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
总之,ACLF患者入院基线血清高Syndecan-1水平可作为28天疾病进展和90天死亡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基于Syndecan-1等指标建立的ACLF新型预后模型(UIAS)在预测全因ACLF患者28天疾病进展的预测效能优于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COSSH-ACLF II评分,在预测90天病死率的预测效能可与COSSH-ACLF II评分相媲美。 肝细胞Syndecan-1与ACLF肝再生关系密切,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靶向Syndecan-1或可通过JAK1/STAT3途径促进肝脏再生,从而改善ACLF。

注:SDC-1: Syndecan-1; SDX: 舒洛地特;HS: 硫酸肝素;CCL4: 四氯化碳;D-GalN: β-半乳糖胺;LPS: 脂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