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创新 > 正文

医疗创新

“全”心“全”意为患者

发布时间:2023-12-01   文章来源:全科医学科    作者:王雪皎   责任编辑:纪晶晶   (点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许多老年人多种慢性病共存,单一的专科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为了帮助患者解决“反复挂号、不知挂什么科、挂错科室、病因不明确、多病共存,看了很多科,还是不知道什么病”等情况,西安交大一附院南院区全科医学科顺应而生, 提出了“看病一步直达选全科”,真正为患者解决跑了很多科还是没解决问题的情况。

今年55岁的马阿姨,发热6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提示CRP升高,出血热抗体、甲乙流抗体、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经治疗后马阿姨高热不退,转诊多家医院,最后在全科医学科门诊就诊,于11月13日收住全科医学科病房。入院后医生积极给予完善相关检查,仔细询问病史,给予患者口服洛索洛芬降温治疗,患者体温可下降,但6-7小时后再次升高,医生考虑合并病毒感染可能,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但体温未见明显下降。11月14日行超声引导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活检,后病理提示:条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伴局部区微脓肿形成。排除淋巴瘤,考虑为感染性病变引起。最终通过血NGS检测,追问患者病史,发现其有鹦鹉、小猫接触史,最终确诊为:猫抓病。

病因找到了,治疗就有的放矢,医生给予调整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方案,在医生的规范治疗和和细致的护理后,患者未再发热,复查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较前变小、变软,精神状态较前好转。患者出院。

一、什么是猫抓病?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是由汉塞巴尔通体经猫抓、咬后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变,但以局部皮损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病程呈自限性。

二、病因

汉赛巴尔通体为纤细、多形态的棒状小杆菌,是一种营养条件要求苛刻的需氧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缓慢。汉赛巴通体存在于猫的口咽部,跳蚤是猫群的传播媒介。人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人与猫密切接触而转移到人体,引起人体感染。

三、流行病学

据报道全球每年CSD发病数超过4万例,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80%小于21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在温热带地区,常发病于秋冬季。猫(特别是小猫)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猫的带菌率相当高,宠物猫的感染率可达40%。

猫类本身可无症状,但可保持长期的菌血症,人通常是在被猫抓伤、咬伤或与其亲密接触后而感染。确切的感染机制尚不明确。已证明跳蚤是猫之间传播汉氏巴尔通体的媒介,是否通过跳蚤叮咬或其粪便传播给人则尚未得到证实,但理论上有这种可能,因为这可能是少数CSD患者无动物接触史的原因。

四、临床表现

CSD 的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CSD 患者被抓伤后在受伤部位形成丘疹或脓疱,继而于1~2周至数个月内发生局部淋巴结炎,常出现头、颈或上肢的淋巴结肿大,腹股沟部位少见,多有触痛,少数可化脓。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疲劳、肌痛、关节痛,有皮肤红斑、体重下降、肝脾肿大,甚至成播散性 CSD。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者的淋巴结炎通常在2~6个月内自愈。

约10%左右的 CSD 为非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疹、腮腺炎、乳房肿块、视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面神经麻痹、胃肠炎、骨髓炎、肺炎、脊髓炎等,有免疫功能损害者尚可出现杆菌性血管瘤或紫癜、复发性菌血症。

六、治疗

CSD 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一般选用抗生素的治疗。氏巴尔通体对多种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但在临床应用中,口服效果最好的是利福平、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和阿奇霉素,而庆大霉素则是最有效的静脉用药。

七、预防

猫抓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主要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来预防本病。

1、管理传染源

猫、狗等为汉赛巴通体宿主,尤其是1岁以内的幼猫,因此应对猫等宠物进行预防接种,定期洗澡,保持其身体清洁。

2、切断传播途径

猫、狗等动物抓、咬、舔后及跳蚤、虱子等节肢动物叮咬后可感染本病,定期清洁动物身体,尤其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避免或减少跳蚤、虱子的寄生。

3、保护易感人群

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易感染本病,应注意叮嘱其不玩弄、不密切接触猫、狗等动物;若不慎被猫、狗等动物抓、咬伤,应注意立即清理伤口,并用碘酊涂搽局部,可外用庆大霉素软膏、百多邦等抗生素涂抹伤口,并及时就医。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