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创新 > 正文

医疗创新

百转千回,重见光明—消化内科通过粪菌移植成功救治难治性腹泻患者1例

发布时间:2023-12-12   文章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刘亚萍   责任编辑:王美英   (点击:)

两周前,消化内科门诊来了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家属轮椅推入诊室,患者精神萎靡、极度消瘦,接诊医生刘亚萍主治医师详细了解病情,得知患者20多年前曾因宫颈癌放射治疗,之后间断腹泻,1年前新冠感染后腹泻明显加重,每日腹泻次数多达10余次,大便稀水样,伴有肠鸣、腹痛、腹胀、厌食,近1年体重下降20Kg,目前体重仅有30Kg。过去的1年里,患者曾就诊于西安市多家医院,尝试了大量中西药治疗,均未好转。随着腹泻次数不断增加、体重不断下降,老人对此失去了信心,一度有了放弃生命的念头。家属在交大一附院网站了解到粪菌移植可以治疗慢性腹泻,立即带患者前来就诊,因患者病情危重,刘亚萍主治医师门诊简单评估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将患者收住入院。

入院后对该患者全面评估,在消化内科和水祥主任带领下,由粪菌移植团队李红霞教授、刘亚萍主治医师以及治疗组王云副教授共同讨论患者诊治方案,并在张丽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协助下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讨论结果:对于患者慢性腹泻,考虑其在放射性肠炎基础上,新冠感染后合并免疫相关性腹泻,患者入院BMI指数仅11.7,NRS-2002营养评分4分,结合各项检查指标提示重度营养不良。基于患者既往外院使用多种止泻药物、益生菌,效果均不佳,建议患者启动粪菌移植治疗,使用目前国内外使用疗效确定、不良反应最小的洗涤菌移植,同时考虑患者腹泻时间长,肠屏障脆弱,采取小剂量多次移植,为兼顾肠内营养,粪菌移植途径选择鼻空肠营养管管路,在此基础上予以营养泵小剂量启动肠内营养。上述详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下便开启治疗。

治疗第3天,患者腹泻次数减少至每日3-4次,粪便性状逐渐成形,同时患者体重上涨2斤,厌食、肠鸣症状消失;治疗第5天,患者大便完全成形,每日1-2次,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可下床扶着床沿轻微活动,随着肠内营养速度逐渐增加,出院前患者体重已增加3Kg,复查各项指标较前明显好转,得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可谓是“百转千回、重见光明”,患者和家属非常感激,尤其是患者,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断夸赞交大一附院消化内科挽救了她的生命,为了表示感谢,出院时患者家属给粪菌移植团队和治疗组分别赠送锦旗。我们也为患者后续家庭营养进行了专业指导,并制定了详细的随访计划。

慢性腹泻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其原因包括很多,常见的有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免疫相关性肠炎、器官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功能性肠病等,随着肿瘤放化疗广泛应用、特殊病原菌感染增加,放射性肠炎、免疫相关性肠炎发病率逐渐增加,此类疾病往往引起严重腹泻甚至便血,长期腹泻还可以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常规治疗效果差。近年来,国内外尝试采用粪菌移植治疗上述疾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例患者在粪菌移植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出现了奇效,更加印证了粪菌移植的治疗效果。

目前粪菌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据统计,粪菌移植可治疗多达80多种肠内外疾病,包括各种肠内疾病,包括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其他药物相关性腹泻、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功能性腹泻、顽固性便秘等,除此以外,也涉及多种肠外疾病,如自闭症、多动症、帕金森综合征、脆性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过敏性疾病等。我院消化内科粪菌移植团队在科室和水祥主任大力支持下,由李红霞教授牵头的院内重大新医疗新技术项目—《粪菌移植临床应用》,自2021年起逐步开展,通过粪菌移植已成功救治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功能性胃肠病、脆性糖尿病等多例患者,本次通过粪菌移植联合肠内营养成功救治放射性肠炎合并免疫相关性肠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达到1+1>2的效果,标志着粪菌移植治疗复杂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又一次迈上新台阶。近年来,交大一附院消化内科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不断开展新医疗新技术,加快完善学科建设,造福于更多患者,也为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创建做出贡献。

患者家属为消化内科粪菌移植团队和治疗组送锦旗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