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纽约西奈山医院Tisch癌症研究所胸部肿瘤中心执行主任、纽约西奈山医院伊坎医学院血液学/内科肿瘤学医学系医学和病理学教授Fred R.Hirsch教授来院开展学术交流,并对我院肺癌MDT团队诊治的1例疑难病例进行点评。我院副院长张谞丰、肿瘤内科主任姚煜、胸外科主任张广健、肿瘤放疗科支部副书记赵东利、医学影像科牛刚,病理科副主任蒋依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朱柏、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姚红梅参与交流活动。交流会由肿瘤内科主任姚煜主持。
交流会开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姚红梅副主任介绍了本次讲座专家及我院与会人员。张谞丰副院长致欢迎词。他讲到,本次有幸邀请到Fred R. Hirsch教授来院交流访问,分享肺癌转化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并对我院肺癌MDT团队诊治的1例疑难病例进行点评。希望未来Hirsch教授能够进一步指导学科的医教研工作,全方位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

欢迎仪式结束,Fred R. Hirsch教授分享了美国肺癌转化研究经验,开展了关于肺癌生物学标志物的讲座,总结提出了PD-L1和TMB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方面存在检测抗体和平台不统一、界值不明确等不足,并分析了未来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标志物的探索方向。小细胞肺癌尚无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Hirsch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小细胞肺癌的4种分子亚型,并探索期与疗效的相关性。此外,Hirsch教授还针对抗体药物偶联物的靶点选择、联合用药模式和优势人群的选择等进行经验分享。

随后,Hirsch教授针对我院肺癌MDT团队诊治的一例疑难病例进行点评,肿瘤内科姚煜教授、胸外科张广健教授、肿瘤放疗科赵东利教授、病理科蒋依娜教授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朱柏教授参与讨论。肿瘤内科傅潇医生汇报了1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同步放化疗后达到CR的病例。影像科牛刚主任解读了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并进行疗效评估。病理科蒋依娜教授从病理学诊断,基因检测方面解读了患者的病理报告,并表示后期可以与Hirsch教授合作进行小细胞肺癌的生物标志物探索。胸外科张广健教授指出对于T4N2M0小细胞肺癌暂不考虑手术,建议内科治疗和放疗。呼吸科朱柏教授提出在治疗肿瘤的同时,针对患者合并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应关注患者的肺功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Hirsch教授肯定了我院肺癌MDT团队的工作,并提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维持治疗显著改善预后。

会议结束,Hirsch教授前往我院南院区参观肿瘤内科。姚煜主任介绍了科室历史、人员结构、诊治疾病范围和开展的临床研究。科室中青年骨干医师就如何开展转化研究,如何撰写好水平论文与Hirsch教授进行探讨。会后,Hirsch教授向科室中青年医师发出邀请,希望未来能够在青年人才培养、肿瘤转化治疗方向与我院合作。


Hirsch教授来院成果丰硕,希望未来通过线上线下国际会议,进一步推动我院与国际知名专家和世界一流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深化合作内涵,助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