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心血管外科在住院部11楼会议室举办了以“天使助力,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科普讲座,主要以“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及预防自我管理”、“先天性心脏病及介入封堵知识的相关知识”、“心力衰竭的防治策略”、“心脏康复”等热点话题展开,吸引了众多患者及家属的关注,旨在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推广先进治疗技术和康复理念。

主动脉夹层:了解“撕心裂肺的痛”
讲座首先聚焦于主动脉夹层这一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心血管外科护理师巨菁原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直观的图像,详细阐述了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理、高危因素及严重后果。她指出,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诱因,因此控制血压对于预防此病至关重要。年龄增长、主动脉粥样硬化和遗传性血管病变等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醒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针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早期有效的镇痛、控制血压和心率至关重要,以降低主动脉破裂的风险。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积极的手术治疗是预防主动脉破裂和心脏压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此外,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医嘱,以改善预后。

心力衰竭:不容忽视的心脏终末阶段
随后,讲座深入科普了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功能障碍或心肌丢失,导致左心室发生扩张和(或)肥厚性重塑,进而引发全身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和淤血等循环功能异常。心血管外科护士黄星月指出,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的最终结果,其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衰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双下肢浮肿等,且病情复杂多变。特别指出,对于心衰患者,应早期识别、积极治疗,并强调日常管理和心脏康复的重要性。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心脏康复计划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
讲座还关注了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这一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心血管外科护理师李艳婷讲到,先心病是由于胎儿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发育停顿所造成的畸形,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常见的先心病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先心病介入封堵手术已成为治疗简单型先心病的重要手段。该手术通过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将特制的封堵器送达病变部位进行封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需全身麻醉等优点。温馨提示,对于确诊为先心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脏康复:重获新生的关键
讲座最后,心血管外科护理师张恒通分享了心脏康复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心理干预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持续的心脏康复,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本次科普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不仅提高了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还普及了先进的治疗技术和康复理念。今后,心血管外科将继续举办类似的科普活动,为更多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指导和帮助,共同守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