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室动态 > 正文

科室动态

凌晨五点的成长:ICU里的生命教育课

发布时间:2025-09-08   文章来源:重症医学科    作者:马佩   责任编辑:   (点击:)

“重症医学科”,这个被称为 ICU 的地方,总弥漫着复杂的气息 ——消毒水的锐利、排泄物的腥臊、药物的苦涩,偶尔还会飘来一丝若有若无的生命衰败的味道。这里是病人和家属望而生畏的疆域,本该压抑安静的空间里,却永远响着此起彼伏的 “嘀嘀” 心电监护声、呼吸机 “噗哧噗哧” 的送氧声,还有输液泵不时炸响的尖锐警报。这些声音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所有人都牢牢缚在病床周围,每一声都敲在心上,带着沉甸甸的重量。

我正在6床书写ICU日记,带教老师急促的声音就刺破了短暂的宁静:“马佩,快推抢救车来5床,准备抢救!” 听到老师叫我的瞬间,心跳骤然加速,连忙奔向5床时,老师的指令清晰如钟:“建立静脉通路、准备除颤仪、记录抢救时间!” 监护仪上那按压的心率线像一记重锤,让我瞬间明白了情况的紧急 —— 课本上背诵了无数次的心肺复苏步骤,正以最猝不及防的方式在真人身上铺展开来。

当宋旭老师说 “杨康,你来换孙哲” 的瞬间,大脑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平日里在模拟人身上练习过百次的动作,此刻却因为 “真人” 两个字变得无比沉重。看着老师指尖触到患者胸骨下段的皮肤,我仿佛能感受到皮下骨骼的轮廓,老师每一次的按压都伴随着患者胸腔的起伏,那是与我平时模拟训练截然不同的。耳边除颤仪的充电提示音、老师的指令声和自己剧烈的心跳声交织成网,而我就在网中央,摒弃所有杂念,跟着老师有条不紊的节奏,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插管前的球囊辅助通气是另一场考验。捏握呼吸囊的力度需要精准把控,既要保证足够的潮气量,又不能过度通气损伤肺泡。每一次捏握都像是在与时间赛跑,生怕一丝失误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带教老师一边指挥全局,一边不忘捕捉细节:“看瞳孔变化”“记录用药时间”“观察生命体征”,即使在最紧张的时刻,教学的温度也未曾缺席。

当医生最终宣布抢救结束,病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仪器的声音渐渐平息,只剩下监护仪停止工作的长鸣在空旷中回荡。我默默整理着抢救用物,手套上还残留着消毒水的气味,看着老师们的手臂因持续按压而酸痛不止,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 有没能留住生命的失落,更有对 “生命” 二字前所未有的敬畏。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尽力了就好。在 ICU,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学会接受遗憾,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这是我在重症医学科轮转的第三周,这场凌晨的抢救没有电视剧里的戏剧性反转,却让我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课本教会了我操作流程,而这弥漫着特殊气息的抢救现场,却教会了我如何在慌乱中保持冷静,如何在沉重的责任下精准发力。走出病房时,天边已泛起微光,这场特殊的 “早课” 让我懂得,护理不仅是技术操作的精准,更是在生死之间保持专业与冷静的担当。无论结果如何,每一次全力以赴,都是对职业最虔诚的注解,而 “敬畏生命” 四个字的千钧重量,终将成为照亮前路的星辰。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