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众版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创新技术】西北首家——我院首次成功开展可视化鼻肠管置入技术实现鼻肠管尖端精准定位

发布时间:2025-03-22   文章来源:神经内科    作者:郑丽 强林   责任编辑:刘会婷   (点击:)

在医学领域,精准化与智能化是护理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肠内营养组紧跟时代步伐,成功借助床旁便携式可视化鼻肠管置管装置,完成了多例高难度置管操作,涵盖气管食管瘘、会厌关闭不全、食管肿瘤狭窄等复杂病症,为患者打通营养通路。

可视化鼻肠管置入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运用内窥镜成像技术,实时监测鼻肠管置入全过程。该技术以可视化管芯替代传统钢导丝,置于肠管内部,将影像传输至显示屏,使操作者能够全程直观观察肠管运行路径,精确调整导管方向,从而实现鼻肠管尖端在肠道的精准定位。相较于传统盲插法,可视化技术显著缩短了置管时间,提高了操作效率,有效降低了因反复插管引发的并发症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2025年3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医院在西北地区首次成功开展可视化鼻肠管置管技术。本项技术由我院护理部牵头,肠内营养组推进,并由交大一附院陆港综合辖区护士长牟春英负责,率先在神内ICU临床应用。该技术由神经内科国家级ICU专科护士郑丽及中心ICU国家级营养专科护士刘茹进行临床实操和推广,并在神内ICU总院区成功完成第一例癫痫持续状态及机械通气患者的可视化鼻肠管置管,耗时20min,精准完成了鼻肠管尖端的定位,镜下肠绒毛清晰可见。首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护理团队在营养通路护理领域迈入更加精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可视化置管技术,运用内窥镜成像、借助导丝和肠管的运行路径,实时记录成像,结合食管,贲门,胃体,幽门和肠道的解剖结构,准确判定肠管的运行位置,并配合肠道的蠕动节律,完成快速准确通过幽门的困难节点,为危重症、困难置管、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精准的营养通路开通的解决方案。

在护理部肠内营养组的推动下,短短1周内完成了呼吸ICU,神外ICU,心外ICU,外科ICU,中心ICU等多个ICU困难置管及特殊案例的置管护理会诊,已在我院总院区、陆港院区和南院区顺利进行,成功完成了气管食管漏、胃肠瘫痪、会厌关闭不全、食道肿瘤坎顿、狭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20例特殊案例的可视化鼻肠管置管,为危重患者开启了营养支持的通道,为生命的康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鼻肠管作为肠内营养供给主要途径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具有患者耐受性好、反流误吸风险低、营养吸收利用率高、能在短期内达到足够营养的优势。但如何将鼻饲管放入幽门后仍是急危重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的多项置管方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相对较高,而常用盲插法,对操作者的置管技术要求较高,且存在通过幽门时间较长及导管异位等风险 ,置管后需要使用X线定位,可能存在辐射暴露、定位偏差等相关风险以及导管使用滞后性的问题。

此次应用的可视化鼻肠管置入技术,借助内窥镜成像技术,操作者全程直观肠管的运行路径,精确调整导管方向,避免误插气道或胃肠道其他敏感部位,缩短耗时,提高幽门通过率。降低反复插管和异位并发症。同时通过导管尖端的精确定位,减少了对X线检查的依赖,避免了辐射暴露,降低危重患者转运拍片确认的风险。

精准成像定位,开辟营养通路!此次可视化鼻肠管置管技术的成功应用,代表我院对营养通路护航能力迈入新征程,同时标志着西北地区营养治疗领域迈入智能化、精准化的新阶段!未来,我们将持续以患者为中心,逐步在全院全省进行可视化鼻肠管置管技术的推广,进一步优化技术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营养通道。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西路277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c)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ICP备12009712号-3号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