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是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据报道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至少1 000种,且药物性肝损伤在普通人群中的真实发生率常很难确认。
我国估算的年发生率至少为23.80/10万,高于其他国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住院患者中的DILI发生率约1%~6%,显著高于普通人群。DILI也逐渐成为全球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因此我们应重视起来。
一、什么是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等按处方药或非处方药管理的药品,以及中药材、天然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产品,或其代谢产物乃至其辅料、污染物、杂质等所导致的肝损伤。
二、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包括传统中药/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剂和抗生素等。
1.中药/草药和膳食补充剂
在亚洲,传统治疗药物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并广泛用于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由于很多患者存在草药“天然无毒”的错误认识,对草药的肝损伤风险常缺乏警惕,由此导致的肝损伤也构成了亚洲国家DILI的主要病因之一。在我国,据报道可能引起肝损伤的有何首乌、雷公藤、黄药子、补骨脂、千里光、淫羊藿、菊三七等HMs及其汤剂或成药,
2.抗结核药
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都具有较强的肝毒性,乙胺丁醇也报道了明显肝毒性的病例,部分二线药物如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等也都有较强的肝毒性
3.抗肿瘤药
数据显示,8.34%的DILI患者由抗肿瘤药物导致。无论是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大分子或小分子靶向药物,还是新近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都可导致肝损伤。
4.免疫调节剂和维生素
三、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DILI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其他各种急、慢性肝病类似。
Ø急性起病的肝细胞损伤型患者,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则可出现黄疸,如全身皮肤和/或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
Ø胆汁淤积明显者可出现黄疸、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表现。进展为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者则可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腹水、肝性脑病等相关症状。
Ø特殊表型患者,可呈现各自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发热、皮疹等肝外症状。
四、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
1.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是针对肝损伤病因的最主要措施,也是DILI的最基本治疗原则。绝大多数急性DILI患者在及时停药后肝损伤可自行改善甚至痊愈,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重症化或慢性化进展,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案。
2.合理的药物治疗选择 : 除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外,应结合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合理选择治疗药物。DILI 治疗中涉及的常用药物包括:N- 乙酰半胱氨酸(NAC)、糖皮质激素、肝损伤治疗药物。
3.DI-ALF/ACLF 的肝移植治疗
五、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1.规范用药:合理使用药物,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用药,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药物。
2.避免滥用药物:避免滥用非处方药、中药或保健品等,尤其是含有潜在肝毒性成分的药物,如某些减肥药、保健品等,因为这些药物容易对肝脏造成损害。
3.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肝毒性药物:如果已经在使用一种肝毒性药物,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可能对肝脏产生损害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以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4.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发现肝损伤的迹象,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避免进一步的肝损害。
5.戒酒:酒精代谢需要通过肝脏的转化功能来实现,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加重肝脏损伤的程度。建议患者应戒酒以防病情加重。
6.需要注意的是,在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如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更应该谨慎使用药物,避免对肝脏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