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动《关于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若干措施》《陕西省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落地见效,医院聚焦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论文走向转化”的关键堵点,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医工融合专业委员会(筹),于2025年7月18日举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5年度中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第一期)”,面向全院临床、科研、职能各条线选拔优秀人才,系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知识产权运营、技术转移实务与角色转变能力培训,进一步完善全院“分层分类”的技术经理人培育机制,打造高效服务于临床创新、医工协同、产业对接的专业队伍体系,持续增强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与组织能力。本次活动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学技术部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王德普主持,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荣谦出席本次活动。
专题一:“当前上海医疗卫生系统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基本脉络和主要任务”
授课专家:孔元中(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处长)

首场授课特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处长孔元中担纲主讲,授课题目为《当前上海医疗卫生系统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基本脉络和主要任务》。孔元中处长长期从事知识产权政策设计与运用推广,是国家首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在制度建设、金融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具有深厚理论素养与丰富实践经验。
课程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视角切入,以上海推动医疗卫生系统专利转化运用主要举措为例,系统阐述了从专利布局、权利确权、资产评估到市场运营的关键要素。他指出,医疗机构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重授权轻运用”“重科研轻市场”等典型短板,应从战略规划、运营体系、市场导向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
孔处长重点介绍了“组合式知识产权运营”策略,即以核心专利为轴心,联合软著、商标、数据权和标准形成“立体型IP资产包”,通过许可交易、作价投资、股权嵌入等路径,提升知识产权资产变现能力。同时,他也结合上海在知识产权金融、转化评估、跨境运营等方面的创新做法,提出对医院的建议:主动参与区域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积极对接科技金融资源,建立专利导航分析和运营中介服务机制。
专题二:“技术转移全要素链条构建与新型产学研生态融合发展”
授课专家:张亚男(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

下午场由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张亚男首先授课,题为《技术转移全要素链条构建和新型产学研生态融合发展》。张主任在技术转移、成果作价、企业孵化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操经验,主导多个亿级项目落地,对“全链条技术转移”理念有深入探索。
课程以“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周期路径为切入点,提出“七要素”技术转移链条构建框架,包括技术挖掘、知识产权布局、项目评估、价值发现、转化服务、产业对接与融资导入。他指出,医疗机构的技术转移应打破“孤岛式”研发机制,构建临床、科研、管理、企业协同共生的开放生态。
张主任还就“医院内生技术转移机制”的打造展开分享,重点介绍“转化顾问+转化平台+转化基金”三位一体的新型组织模式,并就如何建设医院成果转化数据库、构建概念验证平台、推动项目从0到1做出深入剖析。在案例分享环节,他展示了某临床医生发明的快速分子检测芯片项目如何通过评估作价、团队组建、产业对接、股权设计等路径快速走向市场,激发了学员的浓厚兴趣。
专题三:“从临床发现到产品上市——医院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与角色升级”
授课专家:杨杉(西安高新区嘉会坊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级孵化器原总经理)

杨杉主任以《从临床发现到产品上市——医院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与角色升级》为题,深入分析了医疗机构在成果转化全过程中的实际痛点与战略机会,聚焦于医生科研者如何完成“研究者—创新者—创业者”的身份跃迁。
杨主任以其多年负责孵化器运营和科创企业孵化的丰富经历,从“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跨界协作、产业对接、政策支持、资本介入”等六个维度,详细阐述了科研成果实现产品化和市场化所需跨越的关键环节。
她指出,医生作为第一创新发现者,必须在角色上完成从临床需求者向技术转化推动者的转变,推荐医院建设“医生主导+转化团队协作”的创新体系,并通过设立“临床需求池”“原始创新库”“转化陪跑团队”等机制,增强科技成果早期筛选和培育能力。
医院将以本次中级技术经理人培训为重要契机,持续完善以“临床需求为牵引、科研成果为基础、转化能力为核心、产业落地为目标”的技术转移体系,推动成果转化由“偶发性”向“常态化”“系统化”转变。另外,将围绕“发现—验证—孵化—落地—上市”全过程,构建涵盖临床创新挖掘、知识产权管理、概念验证支持、企业孵化服务、转化基金引导、产业资源对接等关键环节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打造符合医学发展规律、紧贴国家战略导向的成果转化新模式。
同时,医院将聚焦“懂技术、通市场、擅转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的分层分类培训与实战赋能,探索设立“项目经理负责制+专员跟进+专家指导”的协同推进机制,提升成果转化项目的推进效率和落地质量。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平台,加快构建“技术—资本—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驱动体系,进一步拓展医工融合、产学研协同、医政协同、医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力争在“国家医学科技高地”建设中打造标杆样本,为建设创新型医院和高水平医学科技中心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