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冠心病遇上碘造影剂严重过敏,传统介入治疗几乎陷入绝境。近日(2025年7月3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在袁祖贻教授的统筹领导下,由陈涛副主任医生、刘平副主任医师、罗永百副主任医生联合影像科专家,创新性采用“术前无创磁共振精准评估(MRCA) + 术中零造影剂IVUS精准引导”的“双无”策略,成功为一位合并多种高危因素且对造影剂严重过敏的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实施了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完美规避过敏风险,攻克了这一临床难题。患者术后状态平稳,标志着我院在复杂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患者为中年男性,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近2月来活动后胸痛日益加重,活动耐量进行性下降,于外院造影时突发严重不适,结合其海鲜过敏史及当时经桡动脉使用了少量造影剂,医疗团队考虑严重造影剂过敏反应,未完成造影,遂就诊于我院,无基础冠脉影像。入院前门诊先行运动试验评估,提示明显缺血,锁定可能缺血血管。后在影像科荐志洁医生及影像技术团队郭建新副主任的大力帮助下,采用无创、无需造影剂的MRCA技术进一步评估冠脉走形及病变,磁共振提示右冠及回旋支血管尚可,右冠呈牧羊钩走形,前降支中段存在狭窄。基于MRCA提供的宝贵信息,手术团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详尽的风险沟通后,最终决定采用“零造影剂PCI”手术方案,手术的核心在于完全依赖血管内超声(IVUS) 这一腔内“慧眼”进行全程导航,术中IVUS评估三支冠脉与磁共振提示类似,前降支近端可见超声衰减斑块,于IVUS指导下零造影剂植入支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评估结果可。
此例手术的成功,是技术创新与多学科协作的典范,具有多重里程碑意义:
1. 破解临床绝境:为碘造影剂禁忌的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的患者,开辟了安全有效的生命通道,为“过敏即无治”的临床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2. 彰显“双无”策略威力:MRCA的无创精准评估与IVUS引导的零造影剂精准介入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双无”(无创评估、无造影剂介入)解决方案,代表了精准、安全冠脉介入的新方向。
3. 凸显多学科协作价值:心血管内科与影像科(特别是荐志洁医生团队)的紧密协作是成功基石,体现了交大一附院强大的MDT(多学科诊疗)实力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
4. 精进介入技艺巅峰:充分证明了在经验丰富的术者手中,IVUS技术可作为造影剂的替代方案,独立完成从复杂病变识别、评估到支架精准植入的全过程,将腔内影像学价值推向极致。
5. 彰显团队顶尖实力:在袁祖贻教授的领导下,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展现了勇于挑战禁区、驾驭尖端技术、解决复杂高危病例的国内领先水平。
袁祖贻教授在术后高度评价:“这台手术是‘心内’与‘影像’智慧碰撞的结晶,是‘无创评估’与‘精准介入’技术融合的胜利。它不仅解决了一位特殊患者的致命难题,更验证了我们创新的‘双无’策略的可行性,为众多造影剂过敏的冠心病患者点燃了希望之光。” 罗永百副主任医师表示:“IVUS是我们的‘第三只眼’。零造影剂PCI的成功,是对团队IVUS技术深度和熟练度的极致考验。感谢荐志洁医生团队提供的精准‘地图’,让我们在‘无光’环境下也能精准‘施工’。” 影像科荐志洁医生也表示:“MRCA在此类特殊患者中展现的独特价值令人振奋。很高兴能与心内科团队紧密合作,为患者安全提供关键的前期保障。”
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西安交大一附院在冠心病精准介入诊疗领域,特别是在应对复杂高危挑战和引领技术创新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

